孙明道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工作简介

1958.9 ~ 今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技术员、工程师、高工、教授级高工

荣誉与奖励

1983年和1985年,获株洲市劳动模范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获全国“五一”奖章1989年获铁道部劳模1991年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99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获湖南科技之星奖项: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部级 2 项

个人事迹

孙明道同志生于1939年9月,男,汉族,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毕业于大连铁路机器学校。现为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家。

孙明道同志是一位癌症患者,疾病几次把他击倒,然而,他都顽强地站了起来,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不断攀登,为我国铁道车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参加工作五十年来,他先后成功地主持了14项铁道车辆新品种的开发和研制,有七项填补了我国铁道车辆的科研空白。其中,D35型钳夹式长大货车、D17型150吨落下孔车、T90型三支点铁块车,分别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及国家经委新产品奖、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本人也荣获“铁道部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1987年4月光荣地戴上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获湖南省科技之星。

在20世纪末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背景下,孙明道带领着青年技术人员为铁路货车向提速、重载发展的道路上,继续不停地作出新贡献。1998年主管设计了转K3型焊接构架式转向架,使我国铁道货车试验运行速度首次突破140km/h,成为我国货车主型快速转向架之一,增添了我国铁路货车焊接构架式转向架新系列;2001年在引进吸收美国技术基础上主持研制的转K4型摆动式转向架,已批量生产8000多辆份,为我国铁路货车的提速提供了有力支持,2004年、2006年分获株洲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二等奖;2006年至2007年研制完成C100型载重100吨级三支点敞车,并小批量投入运用考验。该车可在不需对现有线路、桥梁改造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能,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重载货车的发展探索了一种新途径。

“满头青丝换白发,一腔痴情壮士行”这句诗词正是孙明道同志五十年来在铁道车辆科研领域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

一、不畏艰难勇攀崎岖路

为祖国铁道车辆事业的发展勇攀高峰,这是孙明道同志年轻的时候就立下的理想。他承担我国第一辆D35型长大货车的设计工作时,年方30岁,手中只有一纸“中专文凭”,而他面临的却是国内首例、国外尚在探索的重大科研课题。当他先后拿出三个方案都被否定的时候,人们不禁为这位年轻人捏了一把冷汗。而他却不气馁不泄劲,为了早日拿出第四套方案,他离开温暖的家,工作和吃住都在车间的一间简易的办公室。那年冬天,冰天雪地,为了量一个零件的实际尺寸,夜晚,他来到室外的料库,不小心踏薄冰,掉进了半尺深的水坑里,双脚湿透。回到设计台工作起来,他把一切都忘记了。深夜,妻子来车间送棉大衣,发现他伏在工作台上睡着,一双裤脚已冻成了冰疙瘩。妻子一面把他的双脚放在怀里煨热,一面泪流不止。有志者事竟成。第四套方案一拿出来,立即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和肯定。

设计制造难,而科研成果的推广则更难。由于多种原因,D35型长大货车研制出来后,竟长时间在工厂“睡大觉”,为了使大车早日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孙明道开始了另一番更艰难的“登攀”。他顶住讥讽,冲破阻力,战胜非难,近一年的时间里,十几次外出奔波于全国各地,进行说服宣传工作。一次,他在上京的途中高烧不退,可是下了火车后,他既不去医院看病,又不去招待所休息,而是直奔铁道部工作。对方见他走路东倒西歪,一脸烧得通红,感动不已,忙说:“同志,你生病了,快坐下来喝杯水吧”。在这次“登攀”中,孙明道耗尽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终于,货车通过了部级鉴定。先后几次胜利完成了重大的运输任务,为国家节省运输投资6000多万元。

二、置死度外痴情事业

孙明道同志对党的事业怀有一腔痴情,他热爱工作,视工作为生命,被称为“拼命三郎”。他三次参加了D35型长大货车的运输工作。当时,他已多疾缠身,发烧、肠炎、痔疮等病痛轮番折磨着他,他顽强地忍受着,每天与随车人员一样睡木板地铺吃干粮。为了确保运输行车安全,在日夜行车途中,随车人员分两班倒,他却一个人倒一个半班,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

对于生命,孙明道同志有着独特的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他记在“工作日记”中的一句话。1985年4月20日,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的他,突然昏倒在工作台上。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抢救,诊断为结肠癌,病情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对此,他非常冷静的对同志们说,治好,可以多活几年,治不好,也就少活几年,这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工作不能中断。住院治病期间,他仍放心不下手中的一项设计工作,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给处里的同事打电话,让他把尚未完成的图纸带来。在病床上,他忍着病痛,向同志们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意见,以便让他们把这项工作抓紧进行下去。就在上手术台的前一刻,他忽然想到还有一点意见需要补充,忙叫妻子拿纸拿笔来。当时病房一时找不到别的纸,妻子撕了一张处方签,孙明道就把自己的补充意见记在了处方签上。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经过两次大手术的孙明道同志,出院不到一个月,就移着颤抖的步子,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工作岗位。

三、呕心沥血培养后来人

孙明道同志在铁道车辆领域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与此同时,他还作出了另一番更具有意义的贡献,那就是为我国铁道车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一份汇报材料上,孙明道同志这样写着:党的事业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而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有后来人才会得以延伸。基于这种认识,他怀着强烈的责任心,把培养年轻人作为已任。一项科研课题下来,他总是要把一批年轻人带在身边,通过科研实践,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一点一滴地传授给他们。

当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孙明道同志更是感到了培养年轻人的紧迫。就是躺在病床上,他还想到怎样多教年轻人一些东西。一次,他把曹阳等两位同志叫到医院来,自己半卧在床上,向他们传授知识。这时,他的身体十分虚弱,常常不得不停下来喘上几口气才能接着谈。看着孙工虚弱的面容,望着孙工用颤颤发抖的手在图纸上划动着,两位年轻人不由得鼻子发酸。孙明道同志第二次动完手术的当天,出差归来的曹阳前往医院看望,孙工的妻子塞给他几张稿纸,那上面记着孙工写给他的一些设计要领。望着手术后还在昏迷之中的老师,曹阳失声痛哭起来。

现在,曹阳、刘桂军等一批后来人已接过了孙工传递的交接棒,已成为国内铁路车辆制造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中曹阳更是这批后来人当中的佼佼者,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车辆研发和企业管理领域创造了新的业绩,现已成为中国南车股份总裁助理、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刘桂军已成长为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产品研究所所长。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曹总、刘总都不无感慨地说“我们都是孙高工一手带出来的”。

四、为铁路事业的跨越发展不断追求新目标

从19岁参加工作到今天,孙明道同志由满头青丝的小伙子变成了两鬓花白的高级工程师,他献身于铁道车辆事业,攀登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在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他敏锐地感到,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大舞台,科技人员将承担更重要的担子,扮演更重要角色。为了使企业以新产品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他抱着大病之后的虚弱身体,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设计了一种适合于我国铁路运输现状的五(D)轴大型敞车,该车在现有线路不需改造的情况下,可提高运输能力25%。工厂已生产300辆,创利润330万元,每年为铁路创造运输收益9938万元。1992年,五(D)轴大型敞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事业上“痴”,在思想观念上却不“迂”,这是孙明道同志的又一特点。他顺应时代的需要,煞费苦心走向市场,表现了特有的活跃和投入。1994年,工厂举办“我为企业走向市场献计献策”的活动,他表达的心声和思考的论文《市场竞争中以新产品取胜》获得了一等奖。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铁路建设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货运装备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尽管孙工年事已高,身体虚弱,但为了满足铁路货运提速重载的发展要求,他仍然年复一年、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不仅亲自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设计把关,而且凭借自己对国内外铁路货运发展动态的把握,积极参与企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与制定。他心中装着新的目标,那就是倾注毕生精力,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把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打造成一流的铁路货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