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简介
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1500亿元,高新技术总产值1354亿元;在科技部历次的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 2009年更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作为长沙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
麓谷科技新城(简称麓谷)位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是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的直管核心园区,总体规划控制面积110平方公里, 已开发规模2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和长沙市重点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和生态新城的样板区和先导区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将优先获得综合改革、科技创新、空间拓展、项目布局、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政策支持。
麓谷地处美丽的湘江西岸、岳麓山北麓,是长株潭城市群和经济圈的核心地带,距离火车站、机场、港口都只有20分钟左右车程,南接岳麓山大学城和长(沙)-(湘)潭西线,长(沙)-常(德)高速,城市西二环线,城市三环线(京珠高速长沙段西线)纵横贯通园区,距城市最大商业中心8分钟车程,现有11条公交线路到达麓谷,依托优势路网,可以迅速进入(北)京-珠(海)高速、上(海)-瑞(丽)高速、319(厦门-成都)国道和107(北京-深圳)国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形成了陆路、水路和航空有机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沿海地区的腹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辐射中西部市场的枢纽。麓谷定位于打造“生态科技产业新城”,严格按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推进规划建设,原有地形地貌和原生植被得到有效保留,山、水、园、林、广场等生态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绿化率达30%;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中央商务区、住宅区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综合服务设施同步配套。新型工业文明与高尚生活品质有机统一,现代科技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成为吸引创业投资的一大品牌特色。
麓谷科技新城于2000年2月开工建设,现已形成了16平方公里开发规模,已聚集各类企业20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200余家;年收入过亿元企业超过80家,过10亿元企业20多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集群,中联重科、长城信息、九芝堂、杉杉新材等120个企业(项目)已入园购地建厂,预计达产后可形成800亿元产值规模。高新区麓谷科技新城拥有国内或国际行业领先的公司30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20多家,博士后工作站16个,拥有中联重科、九芝堂、梦洁、蓝猫、隆平等多个中国驰名商标。麓谷科技新城整体绿化率达到30%以上,水、电、路、电信、宽带、燃气、工业特种气体等基础设施完善,办公居家、科研教育、金融商贸、餐饮娱乐、外国人居住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正逐步发展成为以产业功能为主导、生态功能为特色、兼具城市功能的生态科技新城。
信息产业领域,依托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长沙软件园(也是全国4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5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之一),大力加强与微软、IBM、摩托罗拉、诺基亚、思科、印度NIIT等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聚集了湖南80%以上的软件企业。以中电软件园、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长城信息为骨干,初步形成了金融、电信等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链;以威胜电子、银河科技与银佳集团等为代表,形成了机电仪表智能化设备产业链;以宏梦卡通、三辰卡通、山猫卡通、互动传媒等动漫游戏企业为龙头,形成了国内知名的动漫产业,“蓝猫”等原创动漫制作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同时成为商务部批准的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领域,以排名世界工程机械行业50强第24位的中联重科为龙头,带动形成了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突破130亿元规模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汇聚日立电器、湘电水泵、奥盛特重工、中冶长天、安淳科技等骨干企业,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机械研发、生产和营销中心。
新材料领域,依托湖南“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独特资源优势和研发优势,聚集了金瑞科技、博云新材、杉杉新材、科力远新能源等骨干企业40多家,形成了以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系列、超硬材料及复合材料系列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在钴酸各种电池材料、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等方面处于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生物医药领域,以生命科学、水稻育种、中成药、生物芯片等为主攻方向,汇聚了惠霖干细胞、隆平高科、九芝堂、双鹤药业等骨干企业。隆平种业以超级稻制种育种技术为依托,在麓谷建设集研发、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杂交水稻种子培育加工基地。九芝堂跻身全国医药上市企业二十强。双鹤医药以湖南市场为主体,辐射中南部地区,目前成为一个重大的中成药研发、生产和物流配送基地。
光伏新能源:以潇湘神光、神州光电、中电四十八所等为代表:依托湖南硅原材料的优势资源及装备技术、材料研发、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优势,高新区正以装备、硅材料、组件封装、下游配套产品为支撑,以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为核心,以应用促发展,建成国内最具水平、规模和影响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环保产业:2010年,湖南省环保产业示范园落户长沙高新区,园区现有各类环保产业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1家,环保从业人数约3500人,2008年年产值达322555.6万元,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主的环境专用设备企业群,以华时捷、力合为主的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企业群,以华时捷、麓南脱硫脱硝、佳宇环保、华能中电、威灵顿为主的污染治理设施设备企业群;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形成了以安淳科技、杉杉新材为主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企业群;在环境保护服务方面,形成了以中绿、中冶长天等为主的环保服务企业群;在洁净产品生产方面,形成了以科霸、晶鑫为主的动力电池,以神州光电、48所为主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及以巨星建材、薄云新材等为主的洁净产品生产企业群。
服务外包:以中软国际、美国佩罗、湖南科创、湖南优创、长海、新宇、三辰卡通、山猫卡通等为代表。目前,长沙高新区吸引了包括微软、IBM、Intel、摩托罗拉、康博、思科、诺基亚等国外企业与园区内的骨干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成立了包括微软手机动漫创新中心、摩托罗拉移动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诸多技术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服务外包的技术合作纽带作用日益加强。
2009年长沙高新区全区新开工项目25个,竣工19个,其中22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3个项目成为市十大示范性工程,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亿,增长高达70%,特别是中电科48所、中冶长天、金天钛业、中电软件园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为构建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后劲打下良好基础。2009年,园区企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中联重科成为中国第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随着履带吊项目建成受益、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成功,产值达到338亿元,增长46.6%,产业带动能力更加强劲。奥盛特旋挖钻机成功打入欧洲市场;有色重机矿山机械生产基地顺利投产;以湘电水泵公司为代表的水电设备制造企业稳步增长,占全国循环泵市场份额超过70%,跻身中国水泵业第一梯队。以华能自控为代表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认定为“国际小水电控制设备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亮点纷呈,科力远投资2.5亿元建设电池科技产业园,科霸公司完成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组项目,动力电池产业取得新突破;杉杉新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二期项目建成,产量大幅增长;海容电子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博云新材成功上市,麓谷基地加快建设;金瑞科技有新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威胜集团加速发展,威胜工业园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电表研究中心,2009年产值达到12.5亿元,增长56.5%,集团税收过亿元。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为主打造的软件园项目顺利开工,中国移动电子商务项目落户。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九芝堂启动建设,惠琳生命、德邦制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方盛制药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光伏产业异军突起,中电集团第48研究所、神州光电、潇湘神光等重点项目聚集,即将形成由光伏装备带动,包括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中下游太阳能产品生产的多晶硅产业链。
园区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几大特点:一是园区与央企对接合作空前加强,中电软件园、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基地、中电科48所的太阳能项目等央企投资项目纷纷入园,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二是承接产业过程中重点企业、项目多,是沿海高端产业转移转移的重点承接目的地;三是产业链建设和招商的力度加大,构建了核心产业的较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四是园区中小企业配套产业发达,园区支持力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