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 2006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和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沙市总体规划近期重点开发区、湖南省十大重点省级开发区之一、湖南省重点建设省级物流园区和长沙市物流产业唯一核心园区,也是湖南省唯一集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元化网络交通运输优势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园区规划总面积52.3平方公里,辖金霞、沙坪、鹅秀、高岭四个组团,四至范围为:南起捞刀河,北至沙河,西临湘江,东至规划中的长青路。其中:金霞组团规划面积10.88平方公里,沙坪组团规划面积17.18平方公里,鹅秀组团规划面积12.13平方公里,高岭组团规划面积12.11平方公里。园区确定以金霞组团为核心区,主要布局功能齐全的物流服务设施,重点发展仓储、加工、配送、运输、信息服务等现代物流产业,并在沙坪、鹅秀、高岭、青竹湖等组团配套发展物流装备制造、大运量工业、出口加工、高新技术、服务外包和商贸地产等产业;同时,园区在毗邻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长沙新港、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的区域规划建设长沙出口加工区,通过政策叠加、功能互补、港区联动,努力建成湖南省最为完备的对外开放平台。园区先后获批“中国物流实验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和“湖南省物流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2008年、2009年被评为“长沙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一、以区位优势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2009年,园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35亿元,其中总税收2.02亿元,同比增长26%,区级税收1.08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技工贸总收入72.72亿元,同比增长26%;物流企业货物吞吐量达到55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亿元,利税7.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8亿元,同比增长26.7%,利税总额10.26亿元,同比增长22.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39%,这主要得益于园区的区位优势:一是园区拥有独特的交通优势。京广铁路贯穿南北,石长铁路连接东西,京珠高速、长常高速、107国道、319国道交汇于此,“1小时经济圈”涵盖湖南省“3+5”城市群中的5个地市,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此仅20分钟车程。二是园区拥有颇具规模的六大物流平台。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规划用地1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已于2009年10月验收封关运行,具有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和转口贸易、口岸和退税、物流信息处理等六大功能,成为湖南现代物流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规划用地 2平方公里,总投资26亿元,已建成四条配套道路,站场建设将在今年完成,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将成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货运枢纽站之一和国内商贸流通的重要载体。长沙新港:规划用地1125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货运泊位14个,设计港口年吞吐量2000万吨,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即将建设,已成为交通部确定的全国28个一流内河现代枢纽港口之一,2009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万标箱。长沙联运物流公路口岸:规划用地172亩,总投资3亿元,现已完成综合楼和仓储区的建设,致力于打造湖南一流的公路口岸。湖南金霞现代物流园信息中心:总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信息大楼和“一平台两网络三中心”,构筑起物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长沙出口加工区:规划用地5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用地6300亩,总投资52亿元,正在等待国务院启动第五批出口加工区审批工作;出口加工区建成后,将成为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推动湖南出口加工贸易和对外经济的发展。正是由于物流平台的汇聚,园区引进并培植物流企业32家。三是园区拥有有利的工业经济发展空间。2009年6月,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2009年第21次)明确,同意将17.18平方公里沙坪工业组团纳入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建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在园区有规模工业企业20家的基础上,新引进到沙坪工业组团的富马科、标准厂房和台湾统一食品均已启动建设,工业经济发展来势强劲。
二、以园区规划引领开发建设方向
按照“规划引导,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的原则,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和《长沙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编制了《湖南金霞物流园战略规划》,以长沙大城北建设为总揽,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了浏阳河以北、湘江以东、沙河以南、中青路以西100平方公里作为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了《湖南金霞物流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湖南金霞物流园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集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物流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服务设施。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委托湖南大学制定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其指导思想为高视角、大手笔、强特色、重操作,总体目标为中部物流之都、城北工业基地、现代服务新城,功能定位为造就城北、呼应河西、辐射滨湖、提速湖南,构建了“一体两翼五组团”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委托英国阿特金斯公司制定了《沙坪工业组团产业规划》,力争把沙坪建设成为长沙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以配套设施完善带动园区投资
自2006年以来,新一届党政班子主攻基础设施,致力于环境改善,力争打造新的投资“洼地”。园区内共修建道路24条,总长达到45.1公里,总投资23.23亿元。其中:园区自主投资建设湘江大道北延线、兴联东路等道路有18条,总长32.72公里,总投资17.9亿元,“五纵七横”的道路骨架全部拉通,为园区物流企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园区新增城市面积将近10平方公里,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随着金霞特级消防站、泰和医院等公益设施项目的启动,园区城市功能配套将进一步完善。三年前,最高经营性用地价格仅为26万元/亩;三年后,已经达到200万元/亩,升值近8倍。园区已成为长沙大城北投资热土。
四、以政策环境优化实现无创伤发展
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园区二次创业,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发[2008]7号)文件,明确要求园区优化布局,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改善环境。2007年,开福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开政发[2007]15号),明确税收奖励政策、企业创新创优政策、楼宇经济扶持政策、园区经济扶持政策、招商引资奖励政策;2009年,开福区政府再次出台了《关于印发<长沙市开福区产业扶植及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通知》(开政办发[2009]66号),重点扶持产业和招商引资奖励。2009年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制定了《关于印发<产业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的通知》(长金党发[2009]1号),实行三大奖励:即产业项目投资奖励、税收奖励、招商引资中介奖,其中凡园区企业在成功上市的当年,园区给予100万元奖励。园区在年初财政预算中安排了1亿元用于扶植奖励,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土壤。同时,湖南省优化办、效能办在园区设立了“湖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行业监测站”,及时处理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事件,杜绝了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评比的“五乱”现象。
五、以生态环境美化建设宜居城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宝贵的财富、发展经济最雄厚的资源。园区建设始终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理性发展经济”作为立园之本,对所有入园企业、项目实行最严格的预审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并严格执行了“三同时”制度,即在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中,做到了环境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切实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009年,园区启动了新港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园区污水实行集中处理。截止目前,园区从未发生一例重大污染事故。
六、以服务质量提升加快二次创业
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园区的兴衰。一是推行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2006年7月,按照“公司市场化,服务行业化,社会事务社区化”的改革方向,总公司员工实行上岗竞争制、职务聘任制、用工合同制、绩效工资制,原有干部职工128人,现有干部员工76人,与开发区成立至2006年的14年相比,人员精减率达40.6%。同时,以“不干事就是失职,干不成事就是不称职”为标准,出台了绩效考核与管理办法等文件,以绩效考核为杠杆,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分配档次,拿出月绩效考核工资总额的70%用于月度考核,20%用于季度考核,10%用于年度考核。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加强制度基础,促进科学管理”的工作要求,出台了《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制度》,并以54项制度的建立为契机,狠抓制度落实,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让制度说话,各项工作迈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采取“以人为本、人才兴业”的方针,实行产业聚才、项目引才、事业留才,三年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2名。三是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为实现由基础设施投入向产业项目投入的转变和人财物向产业发展集中的转变,园区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着力解决投资项目审批、建设、生产全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实行限时审结。2009年,园区产业项目调度率为180%,10个项目调度次数在5次以上,为产业项目解决征地拆迁、规划报建、施工环境等问题232个,全年新启动建设产业项目16个。同时,加强对入园项目和企业的指导,截止目前,园内企业未发生一例重大劳动纠纷案件和违法事件。
七、以园区形象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
园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形象宣传为抓手,努力扩大对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一是以节会形式进行宣传推介。重点开展了“园区投资推介会”和“现代物流与新型工业化高峰论坛”,并组织队伍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深洽会”、“ 港洽会”、“ 经贸活动周”等活动。二是以信息中心建设进行网络推介。园区正在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拟将与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合二为一,整合省内资源,节约开发建设成本,力争三年之内在园区建成湖南省一流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园区信息平台项目已完成立项、可研、环评、征地和门户网站(www.csjxkfq.com)、部分机房、信息发布系统(www.chinahnet.com.cn)和部分监控系统建设,并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三是以园区文化建设进行整体推介。园区干部员工秉承“顺时永进,创造成功”的团队精神,加快二次创业步伐,朝着先进园区的目标奋力迈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
八、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消除各类隐患
为规范园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促进园区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园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园区安全生产条例》,并成立了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委员会。在做好安全生产条例宣传的同时,园区指导和协助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条例,突出抓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截止目前,园区未发生一例重大安全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