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宁乡经开区)创建于2002年,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审核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先后成为国家发改委设立的中小企业科技工业园(全国仅两家)、湖南省首届十大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湖南仅1家)、湖南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09年成功创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2010年成功创建“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园区”,被长沙市政法委列为全市第一个“平安园区”试点园区。正在积极申报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国家级开发区。
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宁乡经开区为长沙西线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国家级长株潭“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规划区,处于湖南“3+5”城市群的枢纽位置,区内拟建中的城市轻轨和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金洲大道、319国道等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十分发达,有国家二级铁路货、客运站和长沙市公交站点,开发区着力打造两小时经济圈,半个小时内可达上瑞高速、京珠高速西线、武广高铁、319国道以及206、208、209、311四条国道等国内交通要道,可辐射湘鄂赣3省11个地级市,辐射人口达6000万人。
2、经济指标增速较快
几年来,宁乡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连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2007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2.1亿元,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1.4亿元,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2.4亿元;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25%以上;2007年,实现工商税收1.69亿元,2008年实现工商税收2.04亿元,2009年,实现工商税收工商税收3.33亿元。
3、园区规划科学合理
宁乡经开区现有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顶层规划设计,高规格组建专家顾问咨询中心,邀请国内顶尖规划专家与权威设计单位对园区定位、功能布局、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形象策划,以国家级园区标准科学筹划发展空间,按“两型”标准打造“森林里的工业新城”。
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宁乡经开区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一切围绕招商引资,一切保证招商引资,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在项目引进方面,开发区坚持“四个不签”的原则,即“投资规模小的不签,有圈地嫌疑的不签、项目年度内不能实现投入的不签、环保达不到要求的不签”。宁乡经开区主攻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务实招商,如针对机电产业的引进,在全省开发区中率先出台了针对单个产业的招商政策,并导入“团购”理念,编制了《宁乡经开区机电产业链分析》;同时在全省首创“弹性地价”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是视项目投资强度、达产效益弹性确定土地基价,保证优价土地向优质项目倾斜,也有力规避了因项目质量差而“地价倒挂”严重的风险。几年来,园区共引进企业160余家,合同引资过百亿,建成投产企业78家。日本东洋、韩国英能、法国乐福来、意大利马克菲尔、青岛啤酒、台湾宏全、湘电集团、飞翼股份、中财化建、杉杉股份、加加酱油、美怡乐、远大住工等一批中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宁乡经开区。目前已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中国免检产品5个、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4件以及16个省著名商标、13个省名牌产品。
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开发区紧紧围绕基础资源和产业招商,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能耗低、污染小的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了开发区区内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集群发展。园区结合近年发展中孕育的产业特色,确定园区优先发展食品、机电、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及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通过全力调整优化“3+1”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加大产业群和产业链招商力度,主导产业来势迅猛,逐步构建了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框架。园区率先实行了产业普查,对园区所有企业划分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整改企业、淘汰企业五大类分别制订了个性化的帮扶整改措施。同时,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制订了《湖南宁乡经济开发区创建“两型”园区实施方案》,明确了“两型”园区的基本内涵、发展定位、战略目标等。
6、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几年来,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亿元,完成“四纵五横”、启动“五延二建” 路网工程,园区供水、供热、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物流、通讯、网络等以及文体、教育、卫生设施建设全部到位。目前开发区内11万伏变电站、22万伏变电站、天宁热电厂(湖南省工业园区首家热电联供配套项目)、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自来水站、中油燃气有限公司(管道天然气)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目前,宁乡经开区已基本打造成为“高效、节能、便捷、宜居”的“两型园区”。
7、政策环境相对优越
宁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发展,专门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湖南宁乡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决定》(宁发〔2006〕14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规定》(宁发[2008]11号)、《宁乡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和统一规模企业行政事业性服务性收费和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宁政发[2008]51号)等一系列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项目公司实行“挂牌保护”、“封闭管理”。除现行刑事、税收案件外,原则上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项目公司检查、收费和处罚。对妨碍项目建设施工、经营管理的人和事,一律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处理。
8、生态环境特色明显
园区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试点领导小组,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区内企业通过产业延伸和整合,实现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园区项目引入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建有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严格监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并结合区内产业特色实行针对性招商,目前,园区形成了“酒渣、酱渣、薯渣——生物肥料、饲料——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热电、废渣、废水资源再利用循环产业链。目前,17个链上项目均进展顺利。
9、项目准入机制健全
与权威咨询评估机构——友谊咨询集团合作,对每个招商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形成项目综合评估报告,进一步健全并坚实落户项目准入机制,促使土地集约利用与项目品质提升、产业升级相结合,坚持向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优质项目、潜力项目倾斜,确保入园项目品质。
10、管理服务贴心到位
园区具有县级经济管理职权, 通过实行“以区管乡”、“以区带园”和立项、规划、建设行政授权,国土、公安、工商、国税、地税、城管、劳动、环保、房产等九个县直部门单位驻区,实现了“一栋楼办公,一条龙、超市化服务”,有力优化了园区政务服务环境,提高了政务服务效能;园区通过深入对接科研院校,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研发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成功创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的契机,借助“金融超市进园区”等活动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瓶颈。
11、社会关注逐渐提升
充分发挥园区网站、自办报纸《开拓者》、宣传片、招商服务指南等媒介作用,利用招商节会、庆典活动等平台,充分展示园区发展成果,扩大园区影响力;善于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好对外宣传,与《中国食品质量报》、搜狐、网易、红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潇湘晨报》、《长沙晚报》、宁乡县电视台、《今日宁乡》等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园区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园区核心价值理念。
12、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狠抓企业基本制度,指导园区企业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管理制度、事故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安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年度计划。还部署了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及消防通道的专项检查,用电安全、建筑工程安全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改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