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高新区成立以来,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以“再造一座新城”为己任,着力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现代科技新城,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株洲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进步城区、省优秀非公经济园区、湖南十大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湖南省十大和谐行政示范区。
2009年,株洲高新区共有各类工业企业43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15亿元,完成营业总收入542亿元,实现利税4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株洲高新区着力打造成为投资环境示范区、科技创新密集区、人才智力聚集区、产业集群孵化区,成效明显。
一、投资环境示范区
建区以来,株洲高新区把自身定位于“工业发展商”,树立“以客为尊”的理念,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在项目进区、立项、审批、国土、规划、建工、环保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株洲高新区在全国54家高新区中率先实行“只收税,不收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无费区”政策,新投资项目可节省建设投资20%以上,累计减少企业经营成本超过8000万元。
十几年来,株洲高新区把优化软环境作为第一责任,实施首问责任制、项目负责制、公开承诺制、过时责任追究制等服务机制,每年为企业解决各类大小问题100多个,营造了园区“协作配套能力强,工业设施完善,物流组织便捷,售后服务满意,政府服务高效”的一流经济发展环境,使投资者对办事的过程感到顺心,对自己的资产感到放心,对企业的运行感到安心,对收获回报感到称心,从而坚定了在株洲高新区长期发展的信心。“十一五”期间以来,株洲高新区引进各类项目553个,其中工业项目190个、超过亿元的项目85个、建成工业项目103个,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8.6亿元。
二、科技创新密集区
建区以来,株洲高新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体系,建成了一批科技开发新载体,成为科技创新的密集区。
株洲高新区刚成立时,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度在低位徘徊。株洲高新区决策者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是株洲高新区管委会在为企业服务中包揽过多,重点不突出。为此,株洲高新区决策者决定抓住资金、技术、人才3个重点,为企业提供科技孵化和深层服务。由此创业孵化、投融资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株洲高新区先后建成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小企业促进园、天台金谷等企业孵化引擎。目前,孵化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70家,累计为园区输送毕业企业90余家,年工业总产值达6亿元,税收突破5000万元,规模居全国同行前列。
到2009年末,株洲高新区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省级重点试验室、监测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博士后协作研发中心2个。先后承担国家 “863”计划项目48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56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0项。累计拥有专利3080件,其中国际专利18项,专利申请量年增长达40%以上。高新区先后出台12项创新政策,每年专项投入1000万元科技创新引导资金。与12家大学院校和16家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完成1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拥有孵化面积20万平米,累计吸纳入孵企业368家,毕业企业119家。拥有上市公司7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2家,过亿元的50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45个。
三、人才智力聚集区
株洲高新区近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区内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为此,株洲高新区深知人才对于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加速,对人才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了。为加快人才引进,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出台了5个有关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达到一定学识水平与执业资格的高层次人才,简化手续,优先引进;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直通车”式服务;对高层次人才和来区投资创业的科技人才,在融资、科研经费、场地、居住与家属安置等方面提供帮助与优惠;对引进的专业人才,给予每人每年5至30万元不等的人才津贴,其配偶子女可随调随迁。
目前,株洲高新区拥有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40多位院校专家服务于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已有近100名博士,500名硕士,30多名留学科技人员落户创业。全市拥有独立科研院所32家,各类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42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专业齐全的产业工人40万人。为加快创新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四、产业集群孵化区
建区以来,株洲高新区致力于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整合了河西科技示范园、田心高科园、董家塅高科园等3个工业园区,先后建立了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等产业平台,构筑了“一区三园多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在株洲高新区正在全力打造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基地”、“航空技术装备基地”、“新能源汽车研究和生产基地”。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株洲素有 “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美誉,是我国轨道交通的重要生产基地,产品基本覆盖了轨道交通的所有领域。近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地铁、城市轻轨的快速发展,作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最主要承载地的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今年2月,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产业环境,株洲高新区被国家工信部授予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成为新时期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战略性、功能性部署区域之一。
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株洲作为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布局的六个航空工业基地之一,国防科工委确定的中国唯一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直升机动力和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研究中心及轻型燃气轮机研究基地,在国内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近来来,随着国家大飞机、重载直升飞机及通用飞机项目的陆续实施,为株洲高新区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008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株洲高新区董家塅工业园成立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新能源汽车及配件产业集群:目前,以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和南方宇航两家公司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成为株洲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张新名片。近年来,时代电动混合动力客车及纯电动汽车成功打入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市场。去年9月,时代电动生产的第100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正式交付株洲公交公司,该公司成为我国首个突破100台电动客车产量的汽车制造企业,并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串联和并联混合动力技术,并且批量生产整车的厂商。今年3月2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新能源客车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整合优质资源和技术,合资组建湖南南车黄海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基地。双方将在南车时代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加快二期项目的开发,两年内形成年产10000台以上新能源客车整车与年产20000套电机驱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规模。同时,曙光汽车集团还将现有的皮卡与车桥生产技术注入南车黄海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