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患者的健康卫士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维同志优秀事迹材料
王维,男,1960年7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主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分子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放射医师协会常委等。他从医20余年,以勤奋严谨的治学业绩、娴熟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朴实高尚的医德医风服务百姓,秉承了“湘雅”的优良传统,书写着“医者”的辉煌大爱,诊断治疗成千上万病人,挽救无数疑难重症患者生命,在广大病友中赢得良好口碑。他是全国分子影像学奠基人之一,主要研究介入放射学及分子影像学,在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移植免疫以及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等方面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被誉为“异种胰岛移植领域的先驱者”。
一、忠诚于党,为国争光
作为一名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王维同志一直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不忘告诫自己:共产党员的称号是责任、也是激励,作为医生,就要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时刻准备着响应祖国人民的号召。在阻击禽流感、非典、冰灾的战役中,他带头加班加点,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又是他第一个在科室组织为受灾的同胞们捐款捐物;听说医院要成立抢救地震灾区伤员的爱心病房,他第一时间向院领导请战,在物资、人员都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带领科室成员通过48小时的连续奋战,安装好专供地震伤员影像学检查设备,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了以往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工作。王维同志由此累倒住院,可病情稍有好转就坚持要提前出院,亲自驻守检查室里指导大家的工作,并且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准备参加疑难杂症的会诊工作。在一位老年地震伤员的检查中,王维教授对病人进行仔细分析检查,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征象发现该病人除了严重外伤以外还患有前列腺癌,由于及时得到准确诊断,病人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在回家时,老人家流着泪表达了对国家,对人民医师的感激之情。
他在胰岛移植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国内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多次代表中国在国际移植学术会议上发言,引起了很多外国同行的关注,不少外国科学家了解到他是在相当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取得的成绩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中国人真了不起”,并希望与其开展合作研究。其中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Bernhard Hering教授被视为未来几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有力争夺者,这位美国同行由衷地称赞王维教授是“异种胰岛移植的先驱者之一”。在他的倡议下,2008年11月19—21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部、国际异种移植协会主办,中南大学及湘雅三医院承办的“全球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国际研讨会”在中国长沙成功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针对WHO成员国异种移植临床规范的纲领性文件《长沙宣言》,国际医学临床规范第一次被烙上中国印,王维同志也为中国医学界在世界舞台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为了更好地传播自己团队的科研成果及更多的学习他人的研究优势,王维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频繁地飞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参加学术交流。有一次从日本参加完一个学术会议回来,因为急于把会上学到的最新思路和大家共享,他不顾长途颠簸之苦,直接拖着行李箱就走进了医院科室会议室组织大家开会。平时他永远是第一个到科室上班的人,周末经常看到他的车停在科室门口“待命”,在他的世界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已经没有了休息日的概念。
为寻找最适宜的异种移植供体猪种源,王维跑遍全国十几个省区的偏远乡村筛查了几十类猪源。为此,他北上高原青海,亲自跳进猪圈提取猪的血液标本;南下海南岛腹地——黎族聚居的霸王岭,深入农户挨家挨户寻访纯正五指山猪。几年内,他们行程数万里,采集并研究了我国11个独有的纯种猪种,从其中筛选出最适合移植用的猪源。
在王维的带领下,他科室的工作人员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只要工作需要,不论什么时候加班加点,他们都会按时到位,从不讲条件。在这里,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王维经常会告诫大家:“医者父母心,医生的仁爱心和责任感是没有假期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知道病人的生命安危高于一切。只要他们需要,医生也就随叫随到,尽救死扶伤责任。”直至现在,在办公室的考勤登记表上,王维同志每年的超时工作记录达到了惊人的上千小时,尽管以他的资历每年有一个多月的公休假,可是他从没有休息过一天;只要是和王维同志接触过的病人或家属,都会对他和蔼可亲的态度、对他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他对事业的那份坚定与执着赞不绝口。更多的时候,他不像是一位医生,而像是一位朋友,对经济困难的病人,他总能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为他们设计既见效又省钱的治疗方案,而且从不收病人送的红包和礼物。有一个冬天的夜晚,他刚出差到湘潭,就有一个消化道大出血病危患者需急诊介入手术,他二话没说连夜从湘潭赶回医院手术,一直做到早上七点多钟。他将“医者仁心”的思维观念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病人都认定了要找王教授看病,即使王维同志出差了,他们也愿意等候,因为他们觉得把生命、健康交托在王维同志手里最安心。
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弥漫型肝癌晚期,患者和家属早已失去了治疗的信心,王维教授力排众议,确诊为血吸虫病!病人和家属如释重负,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王维的手连声说谢谢医生给了他们全家新的希望。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很多。虽然工作繁忙,王维总是坚持晚上下班后阅读1小时专业文献,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经验。
从医20余年的时间里,王维始终坚持力求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工作作风认真踏实,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凭借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好评,多次被评为“医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三、永不言弃,敢为人先
1992年湘雅三医院经过三年的筹建准备开诊,领导们看中了王维这个个头不高、心气不小的年轻人,找他谈话要他来新医院参加“拓荒”工作,他二话没说,放弃了湘雅医院优厚的报酬待遇来到三医院。一切从头开始,当时医院缺资金,缺设备,缺人才。可王维主任从来不怕困难,他的口头禅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初王维从湘雅医院调任为湘雅三医院放射科主任,三医院还是在一片废墟之上搭建的工棚,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靠自己动手。建院之初资金有限,他们只能从国外买来了二手设备,安装调试全得自己来,没有说明书可供参考,甚至一些小配件也找不着。为了配一台设备上的螺栓,他能带领几个同事们跑了几十里地,找遍长沙的五金店,最后终于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1987年他认为介入会是放射学界的一大革命并率先在湘雅医院开展,1992年后三医院开院之初他就瞄准了这个新兴领域大力推广,现在几乎天天都要做介入治疗手术,王维已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放射介入治疗专家,也是湖南放射学界第一个成为全国介入放射学会委员的“冠军”。在积累介入治疗临床实践和查阅了大量文献后,王维敏锐地把触角放到了“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这个全新的领域,开始以谦逊的态度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理论。在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之后,1998年,王维申请并拿到了湖南省放射学界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经肝动脉肝内移植异种生物人工胰腺的实验研究”。他与糖尿病专家莫朝晖教授合作,采用自主开发的微创介入方法和自行研究的针对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抗免疫排斥治疗方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0名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单次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8例病人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使他们基本上摆脱了疾病的折磨。此项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他不迷信权威,在经门静脉途径移植已得到国际公认的情况下,他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开创了经肝动脉胰岛移植这个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案,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王维还用放射介入的办法发起了对门脉高压、肿瘤治疗、消化道出血和帕金森病的冲击,取得相当的效果。
王维以身作则,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习惯于把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在严厉中,他教导学生“板凳宁坐十年冷”,搞科研一定要沉下去、再沉下去。他发起的研究生沙龙多年来雷打不动,每周星期四晚上7点半准时开始。他所带的研究生做起科研项目来,都得牺牲休息、娱乐时间,可他们没有怨言。王维将学生的成才标准形象地比喻为从铁矿石到生铁、熟铁和钢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说:“生铁太脆,熟铁太软,这都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一块铁矿石只有在火中不断加热打造,火中进一步淬炼,最后才能历练成钢,也只有达到了钢的程度,才算‘成才’”。
秉承百年湘雅的悠悠古训,作为一个战斗在医疗工作第一线的共产党员,王维用心血筑起一道道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强防线,带动着医学学科的进步,影响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也使湘雅杏林满园春,桃李盈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