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票规则        活动介绍        活动资料
1017 田工

用双拐支撑的无悔人生
----记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田工

    在常德市武陵区体育东路社区的党员队伍中,有一个坐着手摇三轮车的残疾党员,他年近六旬,黝黑的皮肤透露出他生活的沧桑,刚毅而执著的神情则显示了他不倦的人生追求。他就是田工,有着“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自强模范”、“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优秀退伍军人”、“感动常德十大人物”提名等多种荣誉称号的一名一等伤残退伍军人。
    十三年军旅路走出“雷锋式”轨迹
    1968年,他应征入伍,成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的一名战士。有着舍妻别子参加“抗美援朝”父亲的血脉,受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信仰的熏陶,定格了田工人生的坐标。在部队的每一天,田工过得积极、勤奋,不仅工作完成出色,在精神上更是纯粹而超脱,面对生活困难的亲朋好友,他将每月微薄的津贴积攒起来,默默地救济;面对汹涌的洪水吞噬战友,他沿河赤足疾奔10多华里,两次跳入激流之中救起战友;面对多次参与的火灾救援,他只顾及着国家和群众的安危,却把自己置身险境。1971年4月28日晚上十点,河北省怀来县火车站一辆汽车拉油车在火车站内卸油时突然起火,随时有爆炸的可能。为了挽救一辆即将进站火车上的乘客,田工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边灭火边徒手推车,在灼热的火光中,乘客安全了,可是田工却被火车卷倒在铁轨上碾过了右腿,造成了右腿高位截瘫。看似生命的热情将要停止在了轮椅上,田工很快调整好了心态,他在心底无数次告诫自己,“一个人身体残缺了不要紧,只要意志不消沉,追求不停止,灵魂不残缺,还会是一个有用的人”。住院期间,他坚持学习,协助医护人员打扫卫生,照顾重伤病员,被医护人员称为“顽强乐观的伤病员”。伤愈重返部队后,他当上了炊事班班长,像健全人那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承担了各种工作,做饭、种菜、开代销店、维修电器、办墙报等等,单位的同志称他为“闲不住的老兵”。部队先后为他记了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团、营、连奖励8次,并被部队和治伤医院树为学习典型。
    一等的伤残,特等的党性
    1981年,田工退伍回到地方,他既谢绝了政府拨发的2500元建房补助款,住进了三十平米的租赁房,也没有强求政府给他安排单位和工作,他跟家人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体谅政府的困难,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工作不一定就是有单位,就是有报酬,凡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就是我的工作”。小区内绿化、美化工作,他带头当起了党员志愿维护者,每天清晨,邻居们总能看见他拄着拐杖艰难地清扫着小巷,数十年如一日,扫帚扫烂了几十把,哪里有建筑垃圾,就拄着拐仗,拿着锄头一段一段地清理,带动了一批社区党员志愿者;他得知区民政局退伍办缺少人手,他主动请缨,连续两年义务整理烈士档案和退伍资料,经他整理的资料武陵区档案馆接收后,专门新增了一个陈列项目,为了干好这份工作,他还将不满两岁的儿子送到乡下托请亲戚代养,有人笑他是这是“花钱买事做;担任常德诗墙镌刻工程处主任、艺术副总监后,他为自己约法三章:“不使用一个自己的亲友、不经手一分钱的现金、不私接一笔业务”,时常倒贴一些打印和办公费用。在参加诗墙修建和续建工作的十多年间,他不计报酬、不计辛苦的付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常德诗墙”大型文化工程,他自费几千元钱购买了诗墙丛书、光碟,赠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清贫生活中彰显出的博爱
    退伍头几年,一家三口仅靠他那微薄的伤残抚恤金和护理费维持生活,家里连一个衣柜都没有,田工还睡了两年的竹床。如此清贫的生活他却过得像个“富翁”,把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挤出钱用来帮助了很多困难的群众。邻居孤寡老党员王秀兰经济拮据,从89年起,逢年过节他都要送去慰问品或慰问金,99年,老人病逝,他又将攒下的1000块抚恤金捐献出来,并带头恳请邻里爱心捐助筹集了2500元钱,为老人张罗办理了后事。获“感动常德十大人物”提名奖的500块奖金,他转送给了社区残困人;四川地震他带头捐款1500元;家乡修村级公路,他又解囊拿出1200元出了一份力量;每逢社区的慰问捐款,他总是那个捐在最前头、眼神最坚定、口袋掏得最空的人。武陵区民政局有一份动情的统计,这些年来,田工仅通过民政为灾区人民、贫困对象和公益事业捐款就达1万余元,甚至连妻子给他买的过年的新毛衣,他转个手就捐给了一名残疾人。他的处事情感正如他写的一首《吃年饭》一样:岁阑无酒寡荤鲜,豆腐烧葱色味全;不竞奢华修口福,来年清白已争先。
    没有欲求,却不失追求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田工身上充分体现。1987年,年满40岁的田工报名参加书画函大书法专业和中华诗词学习班的学习,三年的刻苦,那辆手摇三轮车的手柄都感染了浓重的墨香。从此,闲暇之余他就潜心于诗词和书画的创作,他的诗作陆续开始载入《湖南诗词》、《华夏吟友》、《常德市志》等书刊,引起了书坛人士的瞩目,他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原野。
     从1994年开始,田工陆续参加并负责了“中国常德诗墙”的镌刻施工工作,在此后的八年时间里,他风雨不避、寒暑无阻,以手摇三轮车载着残躯,奔走在6华里长的诗墙墙体旁,周密筹划、精心施工。除了组织、调度、质检等负责性工作外,他还兼做石材规划、碑刻排版、字模雕刻、施工记录等具体工作。由于肢残,每一项工作,他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再摔倒,再爬起来。长时间的握刀雕刻胶纸字模,右手肿得老高,大拇指患上了腱翘炎;酷似蒸笼的工棚里,身上的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结出了一层层白色的盐斑;即便是炎炎夏日,口渴难耐也控制进水,为的是减少上厕所的时间……8年时间,田工雕刻了325幅书法字模,计26326字。他经手的正式资料和草稿重达71.2斤。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劝他放弃,但他却有他的说法:人活着,总得有价值。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