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票规则        活动介绍        活动资料
1026 刘怀彧

用生命书写奋斗
——记长沙市委基层办副主任刘怀彧


     “如果仅仅是为了活着,那就不叫活着!我的生命,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这是荣获全省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并记一等功的市委基层办副主任刘怀彧经常说的一句话。十几年来,他以超常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在平凡的组工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历九死一生 谱生命传奇
    刘怀彧的人生虽算不上轰轰烈烈,却不乏让人惊叹的传奇。
    早在3岁时,他就曾患上结核性脑膜炎差点夭折;5岁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的病痛一直伴随他的成长;1979年高考超重点线15分,却因身体原因而落选;在参加工作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经历6次大手术,直至2005年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以至于有人问起刘怀彧的职业,他都会呵呵一笑说:生病!
    然而,人生的磨难并没有让他沉沦,反而让他变得愈挫愈勇、坚不可摧。从手术台到工作台,他转换得惊心动魄。每掉下一块“肉”,他都要长出一身“劲”。他先是担任小学教师,由于教学成绩出色,很快教到初中、高中再教到大专;1995年,担任宁乡县六中109班班主任的他带领同学们创造了农村普通高中文科毕业班28名学生超录取线、与县一中重点文科班并驾齐驱的成绩,被县教育界传为“佳话”、树为名师;1996,他的多篇长篇通讯在国内多家大报发表,被县委领导在全县宣传工作会议上点名推介,并直接安排到县报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名记者、名作家;1998年年底,他因工作出色被宁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钦点”到县政府办工作;2001年,年近40岁的他被破格调入长沙市委组织部。
    20多年来,刘怀彧先后转换7个单位。照常理,像他这样出了名的病人,没有谁敢轻易接收。而他无论哪次转岗,都是因为组织的认可而主动引进的;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都树立了一道道常人难以逾越的标杆。近年来,他所组织或参与的多项工作在全国和省、市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本人先后11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之余,他勤于笔耕,先后发表论文和文学作品600多篇,获得各项奖励30余次,出版个人作品集6册。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在一篇题为《生命的传奇与感悟》的散文中,他写道:“上天可能赐予一个人很单薄、很脆弱的肉体,但并不影响他拥有很丰满、很坚强的心灵。”
    立志做大事 力争干第一
    2001年5月,刘怀彧被借调到市委组织部,参与长沙市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系列文稿的起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这对于以前很少接触党建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他白天到基层搞采访、作调研,晚上特意把自己关在一个僻静地下室里,看资料、赶文章。短短半个月内,他读完近百万字资料,并很快拿出了一篇篇反映长沙农村建整扶贫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世纪大攻坚》、《高唱春天的故事》等长篇通讯,在《长沙晚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两个月后,他参与编辑的纪念建党80年文集《先锋潮》正式出版,成为全市党员的一道“精神大餐”。
    2004年元月,担任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的他参加了中组部“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连续三个月满负荷工作过后,他出现了持续的腹胀、厌食、失眠。副部长肖良定发现后多次催他去检查身体,但他都以一句“老毛病了”敷衍过去。3月上旬,省市试点办工作人员“驻扎”在望城县一个村部进行最后“攻坚”,他悄悄地把村卫生员找来,一只手打点滴,一只手写稿子。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直到完成所有材料,他才把笔一丢对大家说:“我不能陪大家了,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了”。大家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谁知一语成谶。3月中旬,经过详细检查,一位全国知名的肝胆专家作出“判决”:病人“已经错过了保守治疗期,换肝才是唯一希望”。就这样,刘怀彧把自己推到了生死边缘,长沙的试点工作却取得了巨大成功,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凝聚在党旗下,全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掀开新的一页,得到了中组部的高度肯定。
    2008年5月,刘怀彧转任市委基层办副主任。其时,贵州瓮安、重庆万州等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激起了他深沉的思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成为他考虑的头等大事。在部领导的支持指导下,他和党建处室的同志们一道深入农村基层、城市社区,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就建立村(社区)干部激励导向机制等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其中多个调研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并在市委常委中传阅。2009年,根据市委的部署和部领导的安排,他参与起草了市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意见》等关爱基层的“1+2”文件,牵头编制了《2009—2012年长沙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规划》,主持制定了《长沙市市属单位到村挂职干部管理办法》……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奏响了全市“重基层、强基础”的最强音。2009年以来,《人民日报》以《长沙:基层岗位也成“香饽饽”》等为题3次以专版形式对长沙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全面推介。
    刘怀彧经常说起一句话:“当干部就要立志干大事,干事就要拼命干,争取干第一。”这种永远争第一的精神,使刘怀彧的病弱之身始终保持着一种蓬勃朝气。
    以事业为重 以职务为轻
    刘怀彧在市委组织部工作已十个年头,不少资历相近的同事已提拔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而他还是一个科级。对此,刘怀彧一向释然。他常说:“当干部要看重事业,看轻职务。看重事业才能兴业,看轻职务才能聚人。”
    1998年,他同时参加宁乡县教育局副局长、县政府办副科级文秘的公开选拔,两考均名列第一。在常人看来,两者优劣立下可判。然而组织上听取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服从安排”。2001年,他已担任宁乡县政府办副主任,而进入市委组织部则意味着要“从头起步”。朋友劝他:“在宁乡你大小也是个领导,这么大年纪了老去搞文字,图什么!” 刘怀彧笑着说:“就图组织上看得起!”
    “组织上看得起!”——一句朴素的话语,照见一颗感恩的心。刘怀彧曾写过一篇文章《上天派我来感受阳光》,在他看来,组织、家人、同事就像太阳一样,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他鼓励、给他支持、给他温暖。他活着,就要把阳光传递到别人手上。
    在部内,同事们无论大小都亲切地叫他“怀彧”,更多则敬其为“大师”。党建线各类大小材料,都请他指导把关,他无不认真对待。对于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他做得无怨无悔、有滋有味。
    2008年以来,有近两年时间他独力承担着基层办的工作任务,既要参与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综合协调,又要负责19个市委建设扶贫点的工作指导和100多名市派到村挂职干部的管理服务。正因为他的平和、豁达和谦逊,使他赢得了同事爱戴、各方支持,凝聚了强大合力。
    在下派干部心目中,他是一个慈祥、谦逊的师长和朋友,大家有难题都乐于找他商量,有烦恼愿意向他倾诉。2008年,一位初到村上的挂职干部因不熟悉基层工作,与村干部关系不和,出现严重“厌战”情绪。刘怀彧得知后主动找到这位干部,和他推心置腹地谈了整整半天,找问题、教方法、给信心,之后经常约谈指导。这位干部最终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得到提拔重用。
    为及时掌握建设扶贫工作情况、适时指导和服务挂职干部,刘怀彧不仅建立挂职干部QQ群、“长沙市到村挂职干部交流网”,随时为大家解疑鼓劲。而且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抽出时间到那些偏远乡村走访调研。3年来下乡行程达20多万公里,走遍全市大半乡镇。2009年国庆节前夕,浏阳市小河乡严坪村举办农民艺术节,希望他能出席。尽管这段时间他因持续加班而疲劳不堪。但一想到基层干部的期盼,他毫不犹豫,一下班即驱车200多公里,终于在晚上9点赶到村里,活动结束后又召集村班子成员进行座谈,直到深夜12点。村干部感动不已:“市里的干部都这样贴心贴意,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啊!”
    3年过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新一轮建设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刘怀彧组织编写的反映全市建设扶贫工作的成果专辑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的高度肯定,平时从不题字的市委书记破例挥毫泼墨,题写了“基层实践”四个大字作为书名。这本务实管用的《基层实践》,目前已成为很多镇村的干部培训教材。
    这些年,为了党的事业,刘怀彧不仅放弃头上曾经有过的名师、名记者、名作家的光环,而且放弃了生活的舒适和便利。刚到长沙的时候,因为没有房子,他先后租借过6处地方,睡过地下室,住过办公室,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直到45岁才在市内拥有属于自己的固定住所。乔迁新居的时候,他亲自手书一副对联“人以善意而亲,福因珍惜而厚”,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