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屈原而奋斗
——湖南省林业厅退休干部吴鹤鸣先进事迹
春雨纷飞时节,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的植树现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忙得团团转。他一会儿挖坑植苗,一会儿指导身边的人施肥、浇水。他,就是被屈原人誉为“绿色天使”的省林业厅原党组书记、现年78岁的吴鹤鸣。
吴鹤鸣家住长沙市,儿子在中央机关工作,女儿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级职员,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吴鹤鸣为何离开闹市到偏远的屈原农场去当义务植树员?原来,老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当过屈原农场场长,20世纪末重返“故里”,发现这里森林覆盖率依旧处在6.7%的低水平上,便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帮助屈原人把这片土地建成绿色的屏障。
2000年初,吴鹤鸣一到屈原,便骑着一辆自带的自行车,穿行在机关、村落、山岭之间,向当地干部群众宣传植树造林的意义;同时,把自己掌握的植树造林知识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屈原人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10年来,他一直奋战在屈原的山岭地头:春天,挖坑植苗作示范;夏天,浇水施肥促成活;秋天,巡回洒药除虫害;冬天,包芯涂药防冰冻。老人付出的是满腔心血,换来的却是一头白发和一片翠绿。据统计,这10年,屈原新增造林5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一跃上升到18.9%,绿化率上升到22.4%。现在,屈原区38公里一线防洪大堤已是一堵绿色的屏障,几年前栽植的杨树已长到10米高,像两排威武的战士守护着屈原的安全,也为屈原的“绿色银行”增储了上亿元的财富。
“吴老是货真价实的植树员呀!”屈原区管委会主任欧江平介绍说:每月花费的100多元电话费是他自己付的;往返于长沙与屈原之间的车旅费是他自己掏的;就连他请来作技术指导的专家,也是他自掏腰包付的费。据屈原区林业部门的同志估算:几年来,吴鹤鸣至少为此付出了3万元。
吴鹤鸣是湖南沅江人,1970年曾担任过当时的屈原农场党委副书记,虽然只在这里工作了短短几年时间,但这块热土却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因为我觉得欠了这里老百姓的账。”一天,在吴鹤鸣的住所,老人跟笔者吐露他的心路历程。“在屈原农场工作了几年,这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屈原人不简单,把一片荒凉湖洲建成了洞庭粮仓,这里民风纯朴,老百姓诚实质朴,舍得吃苦,他们曾经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吴鹤鸣回忆过去满怀深情。当看到曾经工作过的屈原的绿化程度并不高,“我当时就觉得亏欠了这个地方,亏欠了这里的老百姓,我下决心要把它补上来。”
1995年,吴鹤鸣从省林业厅党组书记职位上退了下来。从1998年开始,老人便频繁地写信给当时的农场党委,要求来屈原植树造林,并多次来屈原进行实地考察。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吴鹤鸣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洞庭湖畔的屈原。
在吴鹤鸣看来,要在湖区实现森林覆盖率25%的目标,要使屈原的新农村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生态村户户有庭院,小康户家家有基地;要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一步,屈原在绿化上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为了给当地村民办好庭院经济作出示范,老人把自己的小院落办成了示范基地,这里的每一株果木树苗,都是他精心挑选栽种的。在2010年召开的屈原区林业工作大会上,吴鹤鸣特意邀请到会的各村支书到他家庭院参观。看到庭院里花果飘香,四季常青,支书们都激动不已,纷纷跟他表态,回去后一定把村里的庭院经济搞起来。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为了绿色屈原的建设,吴鹤鸣还和区林业部门搞了一个50亩的生态林示范工程。老人总是那样心情急迫,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屈原建设成一个大花园。??
吴鹤鸣说:他的绿色“屈原”离不开“五化”,即道路林荫化、河区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庭院经济化。老人充满期待地说:“能够达到这‘五化’,‘绿色’屈原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为屈原区的高级经济顾问,吴鹤鸣的建议得到了区委、区管会领导的响应。区委、区管委已经牢固树立起“绿色、生态、环保、特色”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村”和“绿色小康户”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正在全区内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全区人民的共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绿色”屈原一定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