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票规则        活动介绍        活动资料
1066 陈昌世

大爱助学谱新曲 愿作春泥更护花
――记祁阳县昌世助学基金会创建人、退休干部陈昌世先进事迹

    他年岁已高,却心向教育;他别无所爱,却情系贫困学子;他别无所图,却尽情回报社会。他就是在祁阳县被800余名贫寒学子亲切称为“陈爷爷”的老共产党员陈昌世。
    陈昌世1935年4月出生,1959年9月入党,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团总支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工商局副局长。1995年至1999年间个人无偿资助了7个贫困学生上大学,2000年7月创建祁阳县昌世助学基金会,至今共资助贫困学子800余名,帮助多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先后获得 “十佳爱心大使”、“最具仁爱精神爱心大使”、“助学功臣”、“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
    大爱无声,15年漫漫助学路
    陈老的助学路缘于一次偶然。1995年夏,陈昌世到肖家村镇百里看望老同志,闲谈中得知当地一个叫李安民的学生考上了武汉大学,却无钱交学费。陈老在农村工作多年,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深知农家供子弟读大学是多么不易,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要资助他上大学。当天他就来到孩子家里,了解到孩子母亲已过世,父亲拉扯着李安民三姊妹艰难地过日子,他强忍住眼泪说:“孩子上学的钱我来想办法。”晚上回家后,他与老伴商量,决定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全部资助李安民上大学。第二天,当他把5000元送到李安民父亲手里时,李安民父子泣不成声地说:“您真是一个大好人,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们永远感谢您。”后来,他又将李安民在大学4年的生活费、学费全包了,使李安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随着资助学生名额的增加,光靠微薄的退休金,陈昌世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零星的资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经过慎重地思考和长久地酝酿,他决定成立一个基金会,来帮助那些贫困孩子。1999年春节,他把在祁阳创立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告诉了办企业的三个儿子。三兄弟一致赞同父亲的想法,当即决定捐资200万元成立祁阳县昌世助学基金会,主要资助考入本科以上的贫困学生。当年9月,基金会便资助贫困大学生36名,发放资助款10万余元。自2005年起,基金会资助对象扩大到高中阶段的贫困生。从2000年以来,基金会每年资助贫困大学生50至60名,发放助学金2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基金会共资助了贫困大学生680多名、贫困高中生100多名其中有考上清华的许叙顶、国防科大的周祁永、中山大学的周洪等,共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
    大爱无私,酸楚劳累抛一边
    1995年至1999年,陈昌世老俩口的退休金不足1000元,却先后资助了7名贫困大学生,支付助学金4万余元。为此,他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把老俩口的月生活费控制在200元-300元之间,为了每月多省几十块钱,曾有过30年烟龄的他硬是把烟戒了。如今老俩口的月生活费控制在400元以内,15年来他从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一年四季都是一身洗得发白的工商局老工作服。2002年他到湖南卫视接受采访,穿的仍然是老工作服,同年10月份,他到香港接受颁奖时,儿子实在看他太“寒酸”了,背着他给买了一件西服。事后,陈昌世还埋怨了儿子好一阵子,说:“以后谁也不许给我买新衣服,贫困的学生更需要钱,还不如用做助学基金。”
    1995年,他的舅子建房急需资金,亲自上门向他借5000元。当时李安民上武汉大学急需5000元学费,他考虑了很久,第二天毅然把5000元给了李安民。事后,他向舅子解释说,你建房可以缓一缓,但是孩子的学业耽误不得。舅子当场就冲他吼:“我还是不是你舅子?李安民的学业重要,我建房子难道就不重要?你太不给面子了,从此以后,我再不和你来往。”陈昌世的老伴顿时泪流满面,拉着舅子的手一再求他原谅。陈昌世愧疚的对老伴说:“我也实在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些钱了,只有委屈我们自己了,你要理解我。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做同样的决定。”从此以后,陈昌世便在家里定了一个原则,就是在亲戚和贫困的学生之间,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
    为确保资助款用到刀刃上,他制定了《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实施细则》、《助学金章程》等制度,并担任理事长负责基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昌世助学基金会成立的第一年,有许多人闻风而至,有老同事、朋友、熟人,他们都想通过陈昌世的关照,弄一个助学名额,甚至有的跟到他家里软磨硬要,不给名额就不走,最多的一天有六七个人到他家里坐着要指标。不管谁打招呼,不管在他家里坐多久,他都坚持按制度办事,没有给过一个人情指标。他的一个多年的老同事,亲自登门5次,想要他关照给一个指标,说:“我路费都花了三四百,你不给我一个名额,我的老脸没地方搁,我就不走了”。陈昌世当即表态: “老伙计你这样做是让我为难,你这样做我就不在祁阳住了,让你们找不到我。”陈昌世硬是用原则把他挡了回去。在送老同事上车时,陈昌世握住他的手,哽咽道:“老伙计,老哥对不住你,谢谢你的理解。”然后硬是塞给他500元路费。
    陈老也并非铁石心肠,他也曾破过一次例。2006年,胡志莲考上上海交大,她家里根本没钱交学费。按照基金会规定,每年资助胡志莲5000元学费。但是,胡志莲上大学一个月后,她又回来了,找到陈昌世说:“家里实在是太穷,一天只吃一餐饭,实在熬不下去了,对不起陈爷爷。”在这种情况下,陈昌世破例每年资助她10000元,直到她大学毕业。
    大爱无疆,爱的轨迹在延伸
    竭尽所能支助贫困学子,只是他助学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陈昌世更是将助学延伸到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上来。他的家乡小学离村里4公里,路不好走,村民们盼望修一条好村道以方便孩子们上学。2004年,村干部怀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他,他爽快地答应道:“修村道、修学校是造福后代的大好事,我应该出力出钱。”他立即将儿子寄给他过春节的钱和自己准备装修房子的20万元钱,全部拿给村里修路、修学校。修路的资金仍有缺口,他就动员三个儿子捐助12万元。仅两个多月的时间,村里就修好了一条长2公里、宽6米的水泥路。解决了上百名学生入学难的问题。至今他自己的房子还没装修,夫妻俩还住着上世纪90年代建的老房子。
    15年来他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把热情的双手伸向贫困学生,点燃他们心中美好的希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爱戴。每年大年初一,学子们都会从各地打电话来问候他,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称他为“爷爷”。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说,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他收获了快乐,实现了党员奉献的价值,他永远不会放弃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发出每一分光和热,继续用自己的行动、用爱心点燃美好的希望。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