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票规则        活动介绍        活动资料
1084 徐三山

红土地上的坚强足音
——记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党支部书记徐三山


    残疾打不垮、困难挫不败、风雨摧不倒,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让他无法像健康人一样行走,他却在党旗指引下走出了一条自强与奉献之路。15年,他用孱弱的身躯,背负着全村父老乡亲的重托,将一个昔日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集体经济“零积累”的“空壳村”,建设成人均收入过万元、年集体收入近100万元的富裕村、和谐村、明星村。他就是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党支部书记徐三山。因为在兴业富村中的不懈拼搏和卓出贡献,他连续7年被评为“常宁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宁市十佳村支书”,两次被评为“衡阳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授予“湖南省自强模范”称号,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走出一条特殊轨迹
    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残疾,注定了徐三山要走一条不平的路。
    不幸从幼年开始,1962年,不到一岁的徐三山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落下了右腿残疾。
    在多舛的命运面前,徐三山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他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一次次,他重重地摔倒,但他总是飞快地爬起,倔强着不要大人搀扶。在经受无数的创痛之后,他学会了正常走路,学会了骑自行车……
    12岁那年,徐三山在书中读到海伦·凯勒的故事,幼小的心灵不禁为之深深震撼。盲、聋、哑,三重厄运没能让海伦屈服,这是怎样的强者!从此,他以海伦·凯勒为榜样,面对厄运和困难绝不低头。
    从小学到高中,徐三山比同龄人更懂事,也更要强,学习上总是不甘人后。高中毕业后,他努力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从种田、办矿到创办村里第一个农资代销店,一件件别人看来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咬紧牙关一件件做成了。
    凭着这股热情和拼劲,徐三山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可和尊重。1991年,村民选徐三山担任村委会副主任,1997年,大家又全票选他当村支书。乡亲们说,选三山当“家长”,不仅是因为他能写会算,更是因为他做人本分,做事发狠,有一股不惜力、不怕苦、不畏难的心气劲。
    1993年7月1日,是徐三山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他热泪盈眶,立下了坚定的誓言:虽然自己身有残疾,但也要为党旗添光彩,要用毕生的努力来回报党的关怀和乡亲们的信任!
    就是这份坚强、乐观与感恩的心,成为一种信念支持着徐三山一路走来,虽然脚步蹒跚,足音却异常坚定铿锵。
   闯出一条富民路子
    1997年,徐三山担起桐江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后,向乡亲们许下的第一个诺言,就是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那时候,桐江村年人均收入才1000元出头,“一朝迈过温饱线,20年摸不到致富门”、“吃饭有粮食,用钱无票子”,这是当时桐江村的真实写照。而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村级班子“守摊子”的观念根深蒂固,群众干事的信心严重不足,村里各项工作难于推动。
    面对重重困难,徐三山从加强班子建设入手,经过一番“换血”,他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能人推上了村组干部岗位,村组干部一条心,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真正运转起来了。
    徐三山上任之前,村里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从1997年开始,他带领村民先后尝试过种棉花、种矮晚柚、种柑橘、种药材,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管理不善,村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1998年,他带领村民种了300亩高粱,眼看就要收获了,却闹起了蝗灾。眼瞅着大家辛辛苦苦种的高粱被蝗虫疯狂啃食,徐三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几经失败,性格刚毅的徐三山不认命,不服输。他暗暗思忖:要彻底挖掉桐江村的“穷根”,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必须选准发展的路子。桐江村不靠厂、不临矿,但地多人多,还得从土地上找出路。
    2003年,徐三山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村支书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到桂阳县等地“取经”回来,他又多次向常宁农口部门的专家请教,走访100多户农户求策问计,确定了以烟叶生产为突破口,带领村民增产增收。
    大部分村民习惯了生活现状,对烤烟这个新事物理解不了,认为是“胡搞”。为了争取大家支持,徐三山带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村民徐金生、徐义万在10多里外的大义山矿上做工,徐三山几次白天去找,他们都抽不出时间,而烟叶连片规模种植又涉及到他们的田地,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尽快写好合同,才不会耽误烟苗移栽。为了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徐三山叫上村秘书去夜访。天黑看不清,山道陡滑,腿脚又不利索,半路上,他摔进了路边半人深的水沟里。村秘书把他拉上来,见他裤子湿了大半,手也摔伤了,冻得直发抖,赶紧劝他回去。徐三山担心误事,仍然强忍伤痛和寒冷坚持上山。当徐义万看到一身水一身泥的支书出现在眼前时,不由得惊呆了。他们为村支书的执着深深感动,爽快地签订了种烟合同。
    徐三山深知,磨破嘴皮子,不如干出个样子。他号召全村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向自己看齐。
    2003年,他带头试种20亩烤烟,并召开村民大会,向大家承诺“赚了归烟农,赔了我贴”,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想方设法发展了43户,种植烟叶197亩。这一年,烟叶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和技术的不足,产量质量都不高,平均每亩产值只有600元,还不如种水稻的收入,极大的挫伤了村民种烟的积极性,烟农相互埋怨,有的甚至还指着村干部发牢骚。
    徐三山认为:万事开头难,要受得气、耐得烦、不怕难,咬紧牙关挺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他左思右想,怎么办?只有兑现承诺,才能增强村民的信心。凡是每亩不足800元的烟农,村里补足。村里没有钱,他不顾家人的埋怨反对,用自家房产证作抵押,到信用社贷款8万元用作烟农补助,并帮助烟农建烤烟房,余下部分作种子、肥料、烟苗开支。有人说徐支书傻到了极点!竟然就不担心这一举措不成功吗?徐三山说:“作为村里的当家人,我有责任有义务作出牺牲。看准了,想通了,找准了路子,就带领大家甩手干。”这就是“傻子”支书的“傻”想法。
    支书的承诺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不少村民都开始跟着种烤烟。2004年,烟叶面积扩大到300亩。为保证烟农种烟成功,徐三山特意从桂阳、耒阳等地请来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烟叶生产,并对烟农进行培训。为更熟练地掌握种植技术,他带头参加技术培训班。晚上,他研读种烟技术书到深夜,白天,他不辞辛苦走村串户,奔走田头,进行实地指导。有的村民打趣说:三山书记,你这是把烤烟当作满崽养呢。他笑着说:是呀,烤烟这家伙既贵气又讲义气,你莫亏它,它也不会亏你。
    这年夏季多雨,为了防止洪水淹掉烟田,徐三山率领村民组成应急小分队,坚守在烟田排水引流。天气又潮又热,他中暑晕倒在田头,旁边的村民赶紧又掐人中又放痧才把他救醒。妻子闻讯赶来,又是心疼、又是埋怨,两眼泪汪汪。他笑一笑,帮妻子把眼泪揩掉,从衣袋里掏出一支十滴水喝下,又忙着去照看他的宝贝烤烟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种植烤烟成功,亩产达1760元,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烟农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此后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加。到2010年,桐江村种烟农户增加到212户,种烟面积1300多亩,烟叶4512担,产值547万元。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过万元,比2002年翻了3番。桐江村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看到烟农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徐三山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建起一片绿色家园
    在成绩面前,徐三山没有骄傲、知足,他又思谋着富民兴村的第二个构想。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他决定立足桐江村的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开始种植油茶。2009年8月,他率领全村群众进行油茶垦复,仅仅一个月,就完成了2800亩的整地任务,抚育油茶幼林1100多亩。看着漫山青翠的油茶林,徐三山心里美滋滋的:再过2年,等新植的油茶树进入盛产期,每年就可为村民多带来600万元的收入,这可是一座绿色银行啊。
    在一门心思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徐三山时刻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村民富了以后干什么?富了以后还照样生活在破破烂烂的环境里,生活能有幸福感吗?
    为此,桐江村支部决定,下决心把桐江村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年来,徐三山拖着瘦弱的身躯四处奔波,为改善村里环境倾注了大量心血,共为村里筹集400多万元建设资金。
    原来的村小学教学楼已成危房,老师无心教,学生无心学,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徐三山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组织村民集资投劳,修起了宽敞明亮的新学校,儿童入学率达100%。
    早些年,桐江村的村居道路都是泥土路,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于是徐三山就开始着手实施全村组通水泥路工程,跑政府私企磨破“嘴皮子”,找亲戚朋友拉下“脸皮子”,只要能争取的资金他尽量争取,现在全村实现了全村组组通水泥路。
    他腿脚不便,却总是带头劳动在一线。在徐三山担任村支书的这几年里,他先后带领群众建设桥梁9座,硬化水渠26公里,修建涵管8公里,修建简易公路12公里,铺设水泥路2.8公里,新建沼气池30多个,改饮水井3口……
    现在,大多数村民已经建起了小洋楼,屋前屋后种上了果树,过上了比较干净的庭院生活。
    在桐江村,说起徐三山,村民们确实是心服口服。村里有什么矛盾纠纷,徐三山总会出现在第一现场,充当“和事佬”的角色。
    徐三山为人处事一向讲原则,被群众称为“铁包公”。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农业税费未取消前,村民有上缴农业税的任务,徐三山要求自家和亲属户必须首先完成任务,并且不减国家一分一厘。
    2008年,村民搞“烟水渠道”工程需要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和投工投劳,徐三山就带领自家和亲戚的一家人参与工程建设,率先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
    如今的桐江村,村风新了,文明多了,恶习少了。近几年来,在徐三山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桐江村矛盾纠纷“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村民无刑事案件,无打架斗殴,无盗窃现象,村民可以夜不闭门。桐江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家庭和睦、关系融洽、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景象。
    播洒一腔爱民情怀
    徐三山乐于助人,做好事不遗余力。
    桐江村一名叫李金仔的村民丈夫去世后,留下她和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由于家庭非常困难,高昂的手术费用一直困扰着她们,而从亲朋好友那里又很难借到钱。徐三山了解情况后,从村里筹集资金5000元,个人当场带头捐款1000元,还帮助其贷款凑齐了手术费。
    2006年的夏天,村民李解成家房屋遭火灾,徐三山当时正和爱人在地里收割庄稼,他一接到电话,骑上摩托车紧急赶赴火场,冒着高温酷暑,冒着烈火浓烟,带领村民救火。火焰把他的手上、脸上燎出豆大的水泡,他也顾不得察看一下伤势,直到李解成一家安全脱离火场,他才吁了一口气。一场大火让李解成家大半财物化为灰烬,徐三山二话没说先个人带头资助3000元,并发动干群捐款7000多元,帮助李解成度过了难关。
    “他肯帮忙,老老小小都帮。”徐三山的仁义在桐江村是众人皆知的。桐江村的五保户徐志刚,一提起村支书徐三山,就说:“他真是在积德呀!”60多岁的徐志刚无儿无女,中风卧病在床,生活没有人照料,日子过得极为艰难,真可谓家徒四壁。徐三山捐款3000多元,并和家人轮流照料老人,经过细心护理,老人奇迹般恢复了健康。
村民谁家要是有事,徐三山总是跑前忙后,把村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多年来,徐三山扶助贫困家庭20多户,扶助资金8万多元。
    作为残疾人,他始终不忘为残疾朋友做点实事。2007年3月,徐三山还在桐江村小学开办残疾人学习班,免费为镇里的残疾人传授致富技术,补充精神食粮,以亲身经历唤起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帮助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并呼吁社会关爱残疾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信心。
    作为桐江村的领头雁,徐三山以实干和创新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2008年桐江村两委换届,他再次当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他被村民喻为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为了全村的文明富裕,为了村民的小康生活,在桐江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默默耕耘着,留下一串串坚强的足音,播洒一腔炽热的爱民情怀。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