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票规则        活动介绍        活动资料
1087 陶珍

余霞尚满天
——记全国十佳青少年志愿辅导员、
邵阳市第十中学离休教师陶珍

    26年前,癌症让她面临生与死的抉择;26年后,这个让死神望而却步的老人,用数十年的无私奉献告诉人们:当你把春天般的温暖送给他人时,你自己的心中也会拥有温暖的春天。
                                                                                                               ——题记

    今年83岁的陶珍是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中学的离休教师。1994年的正月初三,当人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之中,陶珍老师所患的卵巢癌已到了中晚期。这天手术过后,她恳切地问医生:“我的病情怎么样?”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可是……”陶老师对欲言又止的医生说:“我是教师,我能挺住,你就直说吧!”医生只得如实相告:“因治疗的最佳时期被耽误了,恐怕最多也只能挺过三年。”
    三年,1095天。大病过后的陶珍倍觉人生苦短,她更加珍惜这人生之旅的一千多个“倒计时”。她拖着羸弱之躯,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教育、资助、拯救青少年和特殊人群的工作中,她用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心血,将关爱播撒每一路、每一天。她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26年来,她挺住了痛失爱女、痛告老伴、痛失孙儿以及自己撞断手臂等一系列沉重打击,不停地奔忙在学校、监狱、街道、乡村;也创造了事业的辉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保护未成年人十佳公民、全国十佳青少年志愿辅导员、全省“绿叶奖”以及62次国家、省、市以上的表彰就是例证。
    陶奶奶和她的521个孙儿们
    1979年,52岁的陶珍因病离休。这个解放前就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一成立就成为人民教师的老革命,一开始还真眷恋朝夕相处30年的教室和讲台,但“退”是谁也违抗不了的规律。陶珍很快调整了思路,她从一个讲台退下来,走向了另一个讲台:她过去只教初中生,退下来后她从学前儿童一直教到大学生。
    当时陶珍居住在邵阳市的工业区塔北路,她看到不少双职工的邻居由于工作忙,每逢“三班倒”或“双休日”,小孩无人照料而放任自流;她多次在法庭看到一伙伙未成年人因无人管束而滑入罪恶的深渊,对此她痛心疾首。少年强则未来强,少年强则祖国强。于是创办校外学习小组的念头很快付诸于行动。
    自此,陶珍老师那50多平方米的住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她一个人既当老师又当保姆,既教文化知识又教优良品行,而且既送学习工具又送生活用品。
    寒去暑来,送旧迎新。26年来,陶珍的校外学习小组办了一届又一届,在她这个校外学习小组学习过的孩子已有521人。采访中,陶珍打开她那一本本影集,如数家珍地指着一张张20多年前、10多年前、几年前的照片说:“这孩子如今已在研究所工作”,“这孩子现在外国攻读博士学位”,“这孩子现在部队已是营级干部”,“这孩子还是副主任医师”……“总之,我的521个校外学习小学生的学生没有一个变坏,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考上了大学或在读重点中学。”说到此,陶珍老师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
    1997年5月,陶珍的小女儿因罹患绝症在长沙住院治疗。昂贵的治疗费用,使全家筹集的近万元钱很快花完。迫不得已,陶珍只得乘车回邵借钱给女儿治病。火车上,一群刚从省城参加完奥赛的学生与陶珍同处一个车厢。在同学们兴奋的谈论中,一位个头瘦小、衣着短小却穿着大塑料凉鞋的少年却一直沉默不语。望着这个“不合群”的学生,陶老师心里明白了八九分。她坐到这个学生旁边,问:“你叫什么名字?”答:“牛玉和。”“你的衣服为什么这么短?”“别人送的。”又问:“那你的鞋子为什么这么长?”答:“是爸爸花两块钱在地摊上买的,他说我的脚会长的。”“你参加奥赛得了什么奖?”、“物理一等奖。”
    陶珍记住了牛玉和的一切,她搂着孩子,哽咽地说:“孩子,好好读书,过几天奶奶到学校来看你。”随即她掏出身上仅有的40元钱塞到孩子的口袋里。
    女儿终于不敌病魔,撒手而去。在巨大的悲痛中,陶珍还有一份牵挂,那就是牛玉和。她抹干泪水,来到牛所在学校隆回县一中,来到牛的家乡隆回县金石桥那个山旮旯里。原来小牛还有两个弟弟在读书,三兄弟品学优良,可惜牛家极度贫困,小牛在校每天的生活费不到一块钱。
    陶珍毅然向牛的家长和学校表示:“我来资助小牛,直到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为止。”从此,她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50元按时给牛玉和寄去。可有谁知道,陶珍为女儿治病已欠下一大笔债务。
    陶妈妈和她的42个儿女们
    陶珍将自己化作春泥,呵护着含苞待放的少年儿童。同时她又伸出援手,将一个个失足青年牵出沼泽,送到光明的彼岸。在她的引导教育下,42名服刑、刑满释放及问题青年都改邪归正,他们也亲切地称陶珍为“妈妈”。
    1992年夏天,陶珍应邀参加双清区的一个青少年工作会议。会上,她得知一个姓徐的刑满释放青年出狱后衣食无着的遭遇,于是她几经周折找到了小徐,拉住他的手,诚恳地说:“我来帮你,你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小徐将信将疑地点点头。
    小徐原在一家国企上班,出狱后他找到原单位,要求继续上班,可遭到厂领导的一口回绝。陶珍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找厂领导,陈述利弊,请求厂里给小徐一份工作。厂长很不耐烦的对陶珍说:“徐是你的什么人?这么三番五次讲好话。”陶珍说:“我与小徐非亲非故,我是一个退休教师,你们对我什么态度我都不计较,只要能给小徐一份工作,我都受了。在这个时候,对小徐这样的人,能让其自食其力,比什么都重要。”
    厂领导终被陶珍的真情所感动,同意先让小徐回厂里做临时工,待以后的表现再转正。
    由于小徐的特殊经历,他们一家三口一直没有城市户口。为了解除小徐一家的后顾之忧,老人又东奔西跑,要为小徐一家解决城市户口。陶珍跑了一个多月,都无功而返。小徐十分心痛,说:“陶妈妈,您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去给人家讲小话,我过意不去,您的心意我领了,算了吧。”陶珍说:“只要能解决户口,我给他们下跪都愿意。”
    后来,有人指点要她去找市政法委书记,只要他签字,事情准能办成。于是陶珍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市委大院,但要么书记出差没在家,要么来的人把陶珍当作上访人员,甚至当作疯子拒之门外。直到第49次,这天下着大雪,陶珍在他人引导下,好不容易找到了政法委书记,书记听完陶老师的介绍,当即批示,要求公安局设法解决陶老师帮教对象的城市户口。
    前年5月16日,是陶珍老人八十华诞的日子。这天,小徐带着他的妻儿赶来为老人祝寿。与小徐一样的还有同是叫陶珍为妈妈的小孙、小肖、小晏、小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祝愿:祝老人家健康长寿。特别是小孙,他当场写下一首诗:“嵯岮岁月遇亲情/好似久旱遇甘霖/虽然不是亲妈妈/深情厚意儿记心/终生不做亏心事/誓如妈妈帮他人/踏着吾妈脚印走/留得美名耀后人。”
    陶老师和她的30年离休人生
    从1979年离休至今的30年里,陶珍不仅是少年儿童们敬重的陶奶奶,不仅是青年们信服的陶妈妈,更是全社会都称赞的陶老师。
    陶珍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良好的言行举止就影响到哪里。她把人家打麻将、玩扑克的时间用来给几所学校的孩子们上德育课,而且分文不收;当人家在散步时,她或许也步行在大街小巷,但她与众不同,当小女孩吐出口香糖残渣时,她会掏出纸巾包起来扔到垃圾桶,当小男孩一边走一边吐甘蔗渣时,她会跟在后面,轻轻地说:“你把甘蔗渣给我,我给你包起来扔掉。”甚至遇上两个争嘴的邻居,她也凑上去,讲几句消气的话。
    1998年,市区一些癌症患者相约成立癌康协会,并推举陶珍担任副会长。陶珍十分珍惜这个只做事情,不要报酬的头衔。她经常来到医院、街巷,爬九楼、登十楼,走访慰问癌症患者,用自己的经历,鼓励病友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她到处搜寻资料,为会员们寻医问药。遇有会员去世,她又忙于悼念追思,让逝者安息,生者藉慰。她每年组织几次聚会,让会员们交流抗癌经验,互相联络感情,增强大家顽强乐观、豁达昂扬的精神,同时每年评选抗癌明星,给予奖励。如今协会会员发展到1400多人。
    在纪念癌康协会成立10周年之际,恰逢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陶珍除了自己带头捐款外,还发动会员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短短一周内,市区会员就捐款8000多元,她逢人便说:“我们癌症患者,虽然属于弱势群体,但我们不能忘记社会对我们的帮助。捐款不在于多少,但那是我们的心意。”
    一个曾被宣判为只有三年生命极限的人,如今已充实地、健康地走过了26年辉煌的人生,她全然忘记自己是位老人,全然忘记自己是个被癌症判了“死缓”的患者。这全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美德、一种毅力在支撑着她。她深情地说:“当我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时,我就精力充沛,荣辱皆忘,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永远年轻。当我把春天般的温暖送给他人时,我自己的心中也拥有温暖的春天。”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