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票规则        活动介绍        活动资料
1096 彭海珍

用赤诚温暖患者 用良知净化行业
——记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彭海珍

    “既然从事医生职业,就要对他人生命负责”,从“门外汉”到“高、精、专”,在精神病临床这个特殊神圣的岗位上,彭海珍同志历经艰辛而十几年不辍,她用赤诚温暖患者,用良知净化行业,医者仁心。
                                                                                                                  ——题记

    彭海珍,女,40岁,双峰县精神病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主治医师,全国精神科协会会员。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十余年来,她用赤诚之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把县精神病康复医院打造成全省唯一一家县级精神病医院。因业绩突出,她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湖南省芙蓉杯百岗明星”、“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湖南省助残工作先进个人”、“娄底市优秀共产党员”、 “双峰县十大杰出青年”、“双峰县优秀共产党”等荣誉称号。
    让病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彭海珍最大的心愿
    1988年,刚满18岁的彭海珍从卫校临床西医内科专业毕业,分配到双峰县梓门桥镇中心医院工作。1997年初,双峰县决定创建精神病康复中心,但当时没有专门的精神科临床医生,主管部门曾物色过几位男医师,但他们都心有顾虑,不敢接这副沉沉甸甸的担子。在这节骨眼上,有人提议,为什么不让“业务素质好、事业心又强”的彭海珍试一试?当医院领导找她谈话时,她也曾犹豫再三,担心自己年轻,学的又是西医内科、专业不对口,怕挑不起这副担子,再说自己是个女同志,精神病护理治疗工作更辛苦、责任更大。但她一想到这是工作的需要,组织的信任,况且自己喜欢接受挑战,最终还是答应了。
    同年3月,双峰县精神病康复中心正式成立,彭海珍穿着洁白的大褂接治的第一位患者是孤寡老人宋大娘,60多岁的宋大娘双手黄黄的、牙齿也黄黄的,浑身散发着阵阵刺鼻的臭味,由于严重的精神失常,老人已经意识不清,手上、牙齿上黄色的东西是粪便,老人吃下了自己的大便!看到与自己母亲年龄相仿的老仁因患病而处境如此凄惨,善良的彭海珍一边替老人清洗一边流着眼泪,她已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当好一名精神科医生,替患者带来希望,还他们以正常的生活。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精神病学对于彭海珍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她深知自己精神病临床应用知识匮乏,完全是个“门外汉”,因此艰苦钻研,阅读了大量关于精神病临床应用方面的书籍,并虚心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先后拜著名精神病专家栗平华、朱景涛和朱文亮等为师。在专家的悉心指点下,结合自己从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她开始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精神病防治路子。10多年来,她利用出差和学习的机会,先后数十次前往省精神病研究所以及长沙、邵阳、衡阳等地拜师学习或跟班进修,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的防治方法,而且注重中西结合和辨证施治,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门诊人数年年攀升,10多年来共收治患者31000多人,20000多名患者重新回归社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注重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同时, 彭海珍还注意把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写成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身心健康、我心愉悦》《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女性精神病人怀孕分娩用药注意事项》、《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等10余篇论文先后在市级以上刊物得以发表。2000年、2009年她参加了全国精神病、疑难病、抢救病学术研讨会,2002、2007年又代表双峰县参加了全省的精神病防治讨论会,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打造全省一流县级精神康复医院是彭海珍不悔的追求
    2004年起,彭海珍先后担任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副院长、院长,她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以热心、细心、耐心、爱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和职工。靠一片赤诚之心,她带领医院全体职工,把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从零开始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县级精神病医院。在彭海珍的带领下,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栉风沐雨15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为了工作,彭海珍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即使有时在家休假,只要听到病人有什么情况,就会立即赶往离家10多里的医院。去年,湖北省汉口县有一位女患者因劳累过度导致旧病复发,脱衣剥裤,自言自语,当家属把她送到医院时,已是深夜一点多。因为当晚不值班,彭海珍早早就睡了,但得知情况后,她立即赶往医院,走到半路上,车子又出了毛病,她硬是一个人摸黑走了十多里路赶到医院,并和值班医师一道,一面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面细心护理,一直守了个通宵。她的行为不仅感动了病人家属,也深深地感动了医院其他员工,他们都把彭院长当作自己学习的楷模,不少人都说“彭院长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管好了医院。”
    在管理方面,彭海珍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和方法。她接手时,医院负债运转,人心涣散,几乎难以为继。上任之初,彭海珍并不急于发号施令,而是找医师护士谈心,和他们交朋友,征求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然后制订了一整套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她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做好,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做到。严格的制度加上人性化的管理,更靠一片赤诚,彭海珍使原来一盘散沙的医院逐步变得井然有序,走上了正轨。
    作为院长,她不仅认真履行着医师的职责,还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2007年提议经县委、政府支持组建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2008年多次找领导将原梓门三五变电站无偿赠送与医院做远期发展;还经常跑省城,走市府,2009年争得中央财政精神卫生建设项目900万等等,近年来,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病房全部进行了三次改造、装修,购置了生化仪、脑、心电图仪等先进的医疗器械和监测设备,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住院病人从几个增加到几十个,效益从每年亏损十多万元到盈利几十万,给双峰县精神病人节省外出医疗费用250多万元,直接减免贫困病人医药费近12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5年来,在县残联的协助下,彭海珍争取上级资金,给全县100个精神病人解决了6年每年460元的药费,也同时下乡送药800多次,免费给病人检查,并带领职工不辞劳苦深入全县十六个乡镇巡回义诊,同时在一些中学义务开设了精神与心理卫生讲座。
    抚慰患者迷失错乱的心灵是彭海珍最大的欣慰
    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与贫困艰难相连,而送到精神康复医院来的患者,更缺乏亲人的关怀和照顾,很多患者住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探视,彭海珍和同事们总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由于病因的复杂性,患者发病突然且表现各异,他们或沉默古怪,或癫疯狂躁,行为失常、理智匮乏,打人骂人是常有的事,这不仅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在工作中,彭海珍不知挨过多少病人的拳打脚踢和恶语辱骂,经常被污水泼脏衣服,或被踢倒在地,挨耳光更是家常便饭,但她总是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家里人和同事们都劝她换个工作,可她却总是说“他们得这个病已经够可怜的了,如果连我们当医生的都嫌弃,那还有谁来管他们呀!”。一次巡房诊治时,一名患者病情发作,突然猛击她的头部和腹部,整整一个星期她都眼睛青肿,小腹疼痛。看到她痛苦的样子,爱人心疼不已,要她辞职或换个工作环境,可彭海珍却反而安慰道:“不要紧,他们是病人嘛,等他们病情稳定就不会这样了。”
    双峰县烟湾村村民冯某,患精神病数年,2001年10月病情进一步恶化,不言不语,不吃不喝达一个月,身体消瘦得皮包骨头,去长沙、邵阳等地辗转求医无明显好转,后经人介绍转入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经诊断为木僵型精神分裂症,彭海珍亲自给他喂水喂药,接屎接尿,精心调治,不久,冯某康复了。已经准备后事的家人高兴地称赞彭海珍为“救命恩人”。
    2005年5月,医院接到杏子铺镇先锋村村民打来的电话,请求救治因久患精神病而奄奄一息的胡金汉。彭海珍和同事们立即租车赶到患者家中,只见老人一丝不挂地躺在地上,满身污垢,臭气熏鼻,而老人的妻子体弱多病,无力照顾。见此情景,彭海珍提出先为老人洗个澡,在老人骂骂咧咧声中,为他抹香皂、擦身,穿好衣服,扶到床上,再详细询问病情,开具处方。聚在门外观望的村民无不肃然起敬,直夸这样的医师世上少见。
    去年4月,医院接治了一位慕名前来的邵阳籍女患者曾某,16岁的曾某因家庭贫困、学习负担重等多种原因引发了精神病,确诊为严重的抑郁症,在一些大医院治疗数月未愈。到医院后,彭海珍热情接待,并指派由主治医师彭冲彰等人组成专门的治疗护理小组,治疗期间,彭海珍与她促膝谈心,耐心细致地开导她,和她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为她梳头、理发、洗衣服。经过近两个月的悉心照顾和药物治疗,曾某只花了2000多元就康复出院,其家人感激不已,为医院送来了一面大锦旗,以感谢全体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厚爱。
    亲人的理解支持是彭海珍从事精神康复工作最大的动力
    在彭海珍的时间表里,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更是经常的事,她对精神病临床工作的专注,已到了痴迷的地步,其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社会、患者及其家庭的高度称赞。但谈到家人,特别是谈及17岁儿子时,彭海珍的眼晴湿润了,她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儿子,我对他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刚到精神病医院的时候,儿子刚刚踏入学校的大门,而现在他已高中毕业,10多年来,因工作繁忙,彭海珍从来没有去学校接送过孩子,连家长会都没有参加过。儿子经常说:“为什么别人的妈妈节假日可以陪他们玩?而你却总是那样忙?”每一次看到儿子委屈而略带抱怨的神情,彭海珍的心里总是酸酸的。
    彭海珍的爱人在县城管大队上班,每天也都是早出晚归,工作十分辛苦。一到双休或者节假日,别的夫妻领着孩子游公园、访亲友,其乐融融,彭海珍却因为要加班或下乡,不得不将孩子交给家人照管,而双方的老人,她也难得有时间去看望。为此,爱人颇有微词,好在家人都通情达理,慢慢地理解并支持她的工作。
    双峰县精神病医院的发展历尽百般艰辛,却以宁静温馨的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在湘中大地树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老百姓心中铸起了一座丰碑。面对骄人的业绩和诸多的荣誉,彭海珍谈及自己的经历时坦然相告,在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这些岁月里,确实受了不少累和苦,可从没有后悔过。她在日记中写道:“生活是平凡的,但我常常被这样的日子感动着,为一生中选择这样的职业而自豪!”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彭海珍把爱的阳光播撒进每一位患者的心田,把未来的希望传递给每一位患者和他们的亲人。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