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票规则        活动介绍        活动资料
1104 谢长江

一个“80后”的公益足迹
——记“全国志愿者之星”、党员义工谢长江


    谢长江,男,28岁,中共党员,湖南省邵阳市义工之家志愿者。
    2002年,谢长江加入邵阳市红十字会,自此成为一名专职志愿者,8年来一直默默坚持从事公益事业。他先后在冰灾、洪灾、汶川地震、云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的一线参加志愿服务,并于2008年号召成立了NGO组织“义工之家”。在汶川救灾时,谢长江还曾受到温总理的亲切接见;在玉树救灾期间,他也受到了副总理回良玉的称赞。
    信念,在冰雪中萌芽
    2002年,谢长江加入了邵阳市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志愿者。那时他就经常参加一些当地的公益活动,探望孤寡老人、去五保户家义务劳动。“当时就觉得做公益让自己觉得很开心”。
    2008年初冰灾突发,邵阳市许多路面都结了冰,常有行人摔伤。“这个冰是个‘害’,我就是见不得它危害行人。”谢长江约上6个志愿者,拿着铁锹铲子上街铲起了冰。没想到,他们的热情义举感染了整条街的居民,人们纷纷自发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渐渐变成上百个,下至小学生,上至60多岁的老人都前来帮忙。后来市政府得知了这个情况,出动了武警,帮群众彻底解决了路面结冻行路难的问题。
    “6个人6把铲子,600个人就有600把铲子,凝聚起来,力量就大了。”谢长江回忆道:“当时我就感觉到团队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汶川,血性男儿洒热泪
    “在汶川,看到那些废墟,看到那些受灾的人们,太多的惨象已经让我们麻木了,可是,眼泪还是常不听控制的流了出来”
    2008年5月12日晚上,谢长江整夜未眠,他在腾讯论坛、长沙论坛、红网论坛、凤凰论坛上留下了他的帖子,表达了想去四川做志愿者的心愿。
    通过电话联系、QQ群募集,到5月16日,他约集了9名志愿者,组成了邵阳志愿者小队。5月22日,这支队伍带着价值3万余元的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等救灾物资,抵达成都。
    在谢长江等人的主动申请下,他们被成都市红十字会派往了重灾区——绵阳市安县沸水镇。到达的当天,沸水镇就发生了3.5级的余震,为安全起见,当晚谢长江只好睡在车里。
    在沸水镇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谢长江接送伤员、运送医疗人员、扛物资、搭临时住房……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经常是凌晨1、2点才回到驻地。为了防止余震,谢长江和队员们只好睡在室外的地上,没有枕头,就用矿泉水瓶子代替。
    一次,为了给灾民搭建临时住房,谢长江在一间危房里寻找建筑材料。突然发生了余震,房子倒塌,他的双腿被废墟压住。幸亏谢长江身体壮实,他奋力自救好不容易才转危为安。
    还有一次,晚上11点完成任务准备休息时,谢长江突然接到紧急通知,有个14岁的少年被野狗咬伤,需要马上接种狂犬疫苗。他驱车赶到设在沸水的国际医疗站,那里没有疫苗;又赶到秀水镇的北京医疗站,也没有;当他赶到桑枣镇时,已经是凌晨2点钟,在县政府的帮助下,谢长江拿到了疫苗。在返回的路上,他遇到3名伤员,又急忙将他们送到医疗站。赶回驻地时,已经是凌晨4点钟了。 
    5月23日晚上,谢长江送完灾民返回时,停在北川路口检查轮胎。这时一队越野车开了过来,车上走下一群人,当中一位老人问他:“小伙子,哪里的?”谢长江直爽地回答道:“我是湖南邵阳民间志愿者,来帮助当地老百姓的。”那位老人称赞说:“小伙子,你是好样的。”上车后,老人还向谢长江挥了挥手。谢长江驾车回到驻地时才想起那位老人竟然是温总理,“我激动地都快流泪了”。
    因为贡献卓著,沸水镇的乡亲们将邵阳志愿者小队亲切地称作“一支不穿军装的军队”。
    从2008年5月28日算起,谢长江先后11次前往四川灾区。他先后从担任小学教师的父亲手中要了9万余元作为公益资金,累积志愿服务151天。期间他为灾区募集了36900元善款和价值3万余元的衣物、学生用品、药品。参加现场抢救伤员200多人,帮助搭建临时住房20多座,为灾区运送将近100万元的药品和物品,并协助开展卫生防疫工作。2009年5.12一周年,谢长江又联合邵阳市红十字会,策划举办了一场“512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又为四川灾区人民募集了6万余元的捐款。
在汶川救灾时,因为长时间不休息地扛运物资、抬送伤员,谢长江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根。
    从汶川回到邵阳以后,谢长江深深地感受到志愿者集体的力量,他决心自己组织一个NGO组织,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义工之家”。后来,他又通过网络将这个倡议发给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很快就有了响应,各地纷纷建立起地方的“义工之家”团体。据粗略统计,“义工之家”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了13万。
    当一个灾区的小女孩蹦蹦跳跳的走到他身边告诉说“叔叔,你教我的字我都认识了”,谢长江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开心,“那一刻,心里真的是甜的”。
    云南,旅游变成了救灾
    3月2日,在云南普洱旅游的谢长江被当地的志愿者告知云南发生了大面积的干旱。为了了解情况,谢毅然放弃了前往西双版纳旅游的打算,转而到普洱周边的乡镇调查灾情。当看到当地的农作物因为干旱无法种植,居民的饮水都十分困难,他彻底打消了继续旅行的计划。5天的走访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回长沙,联系当地的志愿者为灾区募捐,又与邵阳的志愿者沟通,组织募捐。3月15日,谢长江再次回到云南,走访红河自治州、文山自治州。
    在红河走访时,谢长江接到消息说湖南志愿者募捐的价值30万元的纯净水已经发到昆明,他马上联系了云南当地400余名“义工之家”的志愿者对救灾物资进行发放。短短3天时间,他和志愿者们走访了300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将救灾物资全数发放到位。
    3月19日,谢长江再次赶回长沙,向另一位“金牌义工”、“帮女郎”陈旭和她带领的志愿者队伍反映了灾情。并参加了湖南青基会组织的募捐活动,又为灾区筹得了300多万的善款。之后,他又向邵阳红十字会、各地“义工之家“的成员建议:在捐赠饮用水的同时,为灾区捐赠农作物种子,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并捐资为灾区修建水沟水窖等水利工程。
    玉树,他是义工之家志愿者总指挥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爆发。当天下午,在谢长江的调度下,西宁市“义工之家”的13名志愿者,乘坐6台越野车作为先遣队赶往灾区。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参与抢险同时了解灾情向谢长江报告震区的地形、气候、环境,以及灾区最需要的救灾物资等情况,以便他安排相关的工作。
    4月14日和15日的两天时间里,谢长江除了吃饭和短暂的小睡,一直待在显示器前。通过网络,他完成了三件事情:了解高原抢险的注意事项,组织全国各地义工之家的负责人展开志愿者的动员和体检,同时组织各地志愿者展开救灾物资的募捐活动。
    他带领“义工之家”的管理人员,把报名前往玉树的志愿者的具体情况一一汇总归类:体质、特长、愿意服务的时间等等。再按照这些情况将志愿者分成不同批次的梯队,体质好的有医疗技能的就分到抢险的第一梯队;体质一般的就分到第二梯队,在西宁负责救灾物资的运送;时间充裕的知识水平较高的留到第三梯队,负责在灾区重建时支教和服务。“让每一个志愿者都能得偿所愿,为灾区贡献力量,又不会耽误自己的事情。”
    4月18号,谢长江赶到玉树火车站。此时玉树车站的广场上聚集了5000多名来自各地“义工之家”的志愿者。考虑到高原环境可能给某些体质弱的志愿者带来生命危险,谢长江不得不让各小队的队长将无法适应高原环境的队员遣送回家。这个决定让很多志愿者发生了不满情绪,场面一下子混乱了起来。“他们当中有些是大老远从新加坡、菲律宾飞过来的”。谢长江大吼一声“要救人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他组织了一次特殊的“体检”——所有人从广场前的马路的一头跑到另一头,能完成的人就去前线。果然,这次体检让4000多名志愿者“知难而退”,留下了较能适应高原环境的419名志愿者。
    这419人被谢长江分成8个小队,轮番深入震区服务。暂时没有去前线的,就留在玉树和西宁负责救灾物资的接收和运送,并随时准备替换下前线的队伍。
    事实上,由于玉树受灾的面积相对汶川要小,加上前线的志愿者已趋饱和,谢长江的安排是非常正确的。既可以让全部的志愿者都发挥作用,又避免了过多的志愿者深入前线造成拥堵和麻烦,轮番替换还可以在确保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最佳的救灾状态。
“谢队长不仅指挥我们,送物资抬人这些事情他也都参与进来做。”在玉树期间,谢长江每天的休息时间不到5个小时。他马不停蹄的奔走在重灾区的结古、上拉、下拉之间,运送物资、指挥志愿者的工作、将身体不适的志愿者遣送回西宁……
    谢长江还直接打电话到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了管制疏导灾区交通、控制志愿者数量、加强氧气、医疗设备的投送等建议。对方表示“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
    在玉树海拔4326米的高原上,平常人说话语速快一点都会觉得缺氧吃力,谢长江却要大声指挥、喊话,他的喉咙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水肿。
    4月23号,他累倒在工作一线上,“后来队员们把他强行‘押上’了往西宁的飞机”,可是不到两天,谢长江又回到了结古。“我要去调度工作,最重要的是我不放心他们的安全。”
    “不能撤下去,只好拿药‘当饭吃’。”其实,谢长江自己从上高原那天起,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头晕、感冒、腹泻一直伴随着他,实在不行了就地打个点滴,打完就继续抢险。
    4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结古镇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时,发现了正在一旁休息的谢长江,得知他志愿者的身份后,副总理走上前去与他亲切地交谈起来,听完谢长江的汇报,回良玉副总理欣慰地说:“你们的行动很不错,我们很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志愿者”。
    “当时有一名很文弱的女志愿者,不依不饶地要求跟随队伍到灾区去。谢队长就对她说‘等两天带你上去’把她留在了西宁。结果第二天那个女孩真的出现高原反应,发起了高烧,第三天就被送回西安了。回想起来真是后怕,谢队长的决定太正确了。”第8队的志愿者文青回忆道,“谢队长老是训我,但是刀子嘴豆腐心,每次电话或短信联系,第一件问的不是工作而是我们的身体状况”。
    舟曲,爱心发自肺腑
    8月7日晚,甘肃舟曲突发泥石流灾害。得知这个消息后,谢长江又一次奔赴抢险第一线。而此前,他刚从湖南新化县运送抗洪救灾物资回来。
    8月11日晚,谢长江到达兰州,并连夜赶赴舟曲。兰州至舟曲道路非常复杂,很多地方都不是柏油路,而一些道路已经被冲毁,滑落在路面的石子比较多,加上道路弯道多,车辆行进非常危险,谢长江只能凭着个人经验慢慢开车。原来只要四五个小时的路程,他们走了七个小时。
    到达舟曲后,谢长江和“义工之家”的志愿者立即投入到抢险救灾之中。来灾区的志愿者很多,还有不少首次参与救灾的少数民族志愿者。不少志愿者因为缺乏经验,经常到处走动寻找为救灾出力的机会。为了保障志愿者的人身安全,谢长江利用自己多次参加救灾工作的经验,和志愿者管理中心的政府领导开会沟通,将志愿者召集在一起,分成不同小组,跟随医疗队抢救伤员、运送救灾物资、协助新闻记者工作……让每一个志愿者都能发挥作用。
    与地震相比,泥石流带来的挖掘清淤工作难度更大。“特别难挖,衣服每天要汗湿几次。”每次工作下来,大家都是满身泥泞、鞋上都满是淤泥。灾区条件非常艰苦,在那十多天里,谢长江没有洗过一次澡。晚上,就在废纸壳、防潮垫铺成的“床”上休息。
    此次泥石流灾害中,位于三眼峪沟的月圆村损失最为惨重。谢长江说,在月圆村,他看到整个村子几乎被夷为平地。不少人守在废墟上,等待着亲人的“出现”。“用铲子挖开泥流层后,如果闻到有气味,我们就用手慢慢去挖。”谢长江说,保持完整的遗体,这或许是生者能留给逝者最后的尊严。
    一次,三名志愿者帮助老乡挖掘亲属遗体。由于泥石流的冲击,房子已经成了危房,在危房屋下面进行挖掘,稍有不慎,房子就会倒塌,到时连帮助挖掘的志愿者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谢长江得知情况后,马上赶到现场,劝阻了三名志愿者。“虽然我们也很希望满足老乡的心愿,但是我必须首先保障志愿者的人身安全,不能让他们出事。”谢长江说。
    在灾区,谢长江还有一个任务,送灾区大学生们赴兰州坐车。每次开车,谢长江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劲。“我车上载着的可是灾区的希望啊。”
    8月25日,谢长江回到邵阳,又马不停蹄的联系灾区救援物资。他说,这次救灾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带动少数民族志愿者有秩序的积极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向国内外媒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不屈的精神。“经历了这么多灾难,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活着的人会更加坚强。”
    今年3月10日 ,云南省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云南省志愿者当即把消息传给谢长江,谢长江立刻在自己创建 的“中国义工之家”网上招募支援前线志愿者 ,通知离灾区最近的志愿者团队进行救援。接到消息后 ,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 ,中国义工之家”第一分队37名志愿者当天到达盈江地震灾区。  3月11日晚,谢长江连夜赶赴云南盈江,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开展工作,根据各人专长配合政府部门清点、发放救灾物资,登记、收集灾情资料以及开展医疗救护等。第二批志愿者76人于3月12日陆续到达灾区,开展救灾工作,协助灾民重建家园。随后,“中国义工之家”第一分队37名志愿者全部撤离。在灾区的短短几天里,谢长江1000多元电话费就用完了。据义工之家值班人员赵先生透露,此行谢长江个人给孤寡老人、孤儿捐款1万多。虽然谢长江没有更多的钱,但他组织了一支队伍,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