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票规则        活动介绍        活动资料
1122 王如意

坚守高山的铺路石
——记苏仙区公路管理局铁甲坪道班班长王如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砂石路,却成了一个人坚守13年的阵地;一幢在山风呼啸中的平房见证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王如意,一名最不起眼的道班班长,满怀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的忠诚,与公路局临时工的妻子一道,如铁甲坪公路上的铺路石一样,在最僻远、最艰苦的养护一线默默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坚守 在高寒山区
    1989年,18岁的王如意高中毕业顶替父职,被分到条件艰苦的樟溪水高山养护道班。农村成长的他,憨厚淳朴,老实无语,整日只想着做好自己的事,从未叫过一声苦。
    1998年3月,原铁甲坪道班班长退休。铁甲坪道班地处五盖山顶,海拔千余米,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管辖路段路况很差,公路养护难度大,旁人都不愿意上山养路。王如意却没有提任何条件,主动请缨上山。他说:“路总要有人去养呀,否则国家要我们这些养路工干什么?”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带着妻子,不畏天寒地冻,不拒夏日炎炎,“晴加雨”、“白加黑”、 “五加二”,修补坑槽1000余立方米,清除路基石方1400多立方米,使铁甲道班的路况等级全部上了一个台阶。2000年8月,王如意接到3公里改建工程任务,上级要求必须在年底以前完成底层铺装。在时间紧、任务重、材料缺的情况下,他想办法,请民工,买炸药,破卵石,白天在工地上指挥施工,晚上抓紧时间备料运料,经常一干就到大半夜。就连老父亲胃病复发在郴州住院一个多月,他都没露过一次面,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工程任务。
人都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常年累月弯腰劳作,加上高山湿气重,造成了王如意腰椎盘突出脱位。2001年5月,在局领导的要求下,王如意住进了医院,医生叮嘱他至少要静养一个月。那时郴州到了梅雨季节,高山上的暴雨,铺天盖地,大得吓人。王如意人虽躺在病床上,心却吊在路上,因为公路如果不及时抢修,随时有可能交通中断。在医院打了两天吊针病情稍加稳定后,再也安不下心来的王如意偷偷“溜”回了道班。局领导心疼地责问他,他笑着说:“雨季抢修任务重,我年轻,身体还挺得住。”恰逢这个时候,妻子怀孕了,全家人高兴万分,父母叮嘱他,一定要照顾好妻子。然而,这个雨季抢修任务紧,人手不够,道班里除了王如意这个班长,就是妻子这名临时工。王如意为难了,一向通情达理的妻子却二话没说,和他一起上了工地。在一次清理塌方过程中,由于山高路滑,妻子不慎摔倒,怀孕两个月的孩子不幸流产。为此,妻子哭得死去活来,老母亲更是气得一个礼拜没和他说话,王如意,这个铁铮铮的汉子也背着家人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他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安慰病床上的妻子:“孩子没有可以再要,路不抢修却直接影响到山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一转身,又投入到雨季养护抢修中。通过三个月的苦战,铁甲坪公路恢复了原有路况,妻子却从此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
    山高路陡,水患连连。2004年,连续的涨水,公路大面积损毁,在没有一分钱水毁经费的情况下,他和妻子就地取材,从山上挖来石头改锤成碎石,自备砂石90立方米,手上打出的血疱反复开裂、钻心地疼痛,他贴上胶布咬紧牙继续干,确保了雨季公路畅通,为单位节约养护成本5000多元;2005年,王如意自备砂石400多立方米,节约养护经费3万余元;2006年“7.15”、“7.26”期间,郴州灾情严重,温家宝总理还亲自到郴州视察,指挥抗洪救灾。身处高山的铁甲坪公路也因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塌方、涵洞堵塞比比皆是,路面破损十分严重。为了尽快恢复交通,王如意不顾道班房被洪水浸泡,水电全部中断,无法与外界联系等困难,与妻子一起日夜奋战公路抢险第一线,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吃一包方便面,晚上就发动养护车灯照明,抓紧时间加班。他们一锄一锄挖,一铲一铲运,全身上下分不清雨水汗水。当地人和受堵司机见王如意夫妻俩如此拼命抢修水毁公路,纷纷加入帮忙的行列。短短数天时间,王如意与妻子共清除塌方1875立主米、疏通涵洞8座、修补路面6784平方米,及时抢通了道路,为单位节约资金2万余元……
    前些年,由于养护经费严重不足,道班砂石材料严重短缺,王如意有时连续几个月领不到工资,一年到头,难得报一回账。等、靠、要不是办法,怎么办?没有砂石材料,王如意自己放炮,大锤砸,小锤改,一把大锤,磨烂了他多少手套啊,数也数不清;没钱买菜,王如意开荒老婆种菜,就像牛郎织女。房前屋后,妻子还养了一些土鸡土鸭,每年还要养一两头土猪。虽然苦点累点,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又为国家节约了养护经费,王如意感到蛮有成就感。他说:“我是一个乐观派,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干13年,没有一点乐观主义,也是不行的。”
    关爱 在天寒地冻中
    2008年,郴州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冰灾。一夜间,寒流突袭、气温骤降,路面结冰、冰凌满枝。电停了、水停了、手机信号也没了,五盖山犹如与世隔绝。尽管大雪封路,车辆不能通行,王如意仍然在每天清晨带着工具,迎着刺骨的寒风,踏着一尺多厚的冰雪巡路。沿途的树木被雪压得拦腰折断,断落的树枝横卧满地,处于负荷临界点的树木,随时可能轰然倒塌,砍枝、清障、破冰、铲雪……王如意就这样每天忙碌在冰天雪地里。妻子心疼他,劝他不要去了:“你去也通不了车”,王如意说:“车不能走了,老百姓还要回家过年呀。大雪封山,这可是山里山外的唯一通道,是生命线啊!”正是基于这种想法,皑皑白雪中,王如意奋战在高山冰冻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整整32天,成为了茫茫雪野中的路标!
    天降冰灾,大雪封山,封不住山里山外人回家过年的脚步。他们累了饿了到道班歇歇脚充充饥,冷了冻了到道班避避雪取取暖,王如意的小家成了路人温暖的驿站。4名在高山采矿的工人回家心切,竟不顾大雪封山徒步20多公里往山下赶。晚上十点多钟,一行人饥寒交迫敲开了道班王如意家的门,王如意忙唤醒妻子生火煮饭,热情接待。寒冬的雪越下越大,冰越积越厚,来道班歇脚避雪的人也越来越多。农历大年三十,一位回宜章赤石过年的残疾人,翻山越岭,途经铁甲坪道班已是筋疲力尽,王如意夫妇见状主动相邀进屋歇歇,并盛情挽留一起吃年夜饭。没电,只有柴油灯照明;没有丰盛的饭菜,只有一盘干萝卜条炒腊肉,一碗紫菜汤,一碟剁辣椒炒蛋,加上一小碗自家淹制的豆腐乳。次日临行,此人想问王如意的手机号码,来日好报恩。王如意却笑着说:“山里没有信息,告诉你也打不通,你还是用心赶路吧”。大雪封山一个多月,每天到铁甲坪道班避难食宿的民众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不到20天,王如意家先前储备的200多斤大米、自养的一头过年猪、菜园里的蔬菜全部都吃完了。为了不使受困群众冻着,王如意家客厅的火炉24小时都烧得旺旺的,家里1000多个过冬御寒藕煤被烧得所剩无几。单位给他备用的两桶柴油,也无偿提供出来给村民们碾米打谷子。不少受过王如意帮助的人过意不去,掏出钱来表示感谢,均被他婉言谢绝。“帮助别人就是帮自己,这是本分的事,也是应该的事”,憨实的王如意说道。大爱无言!王如意夫妇博大善良、助人为乐的胸襟,温暖了无数在冰雪中受困群众的心扉。
    奉献 做闪光的铺路石
    道班附近就是几十户人家,当地农民淳朴善良。王如意人品好,路养得好,和他们关系处得好,家家户户办喜事,一定要请他到场。村中不乏有见识的好心人劝他:“老王,我觉得你亏了。论人才,一米七几,仪表堂堂;讲条件,高中文化,还是个党员,在这深山老窝里修马路,能有多大出息?”。王如意自己却很想得通,他说:“修马路确实没什么大出息,升不了官,发不了财,孩子上不了好学校,老婆也跟着受罪。但是,作为养路人,图的是什么呀?不就是让老百姓有一条好路走吗?只要路好,我们就有价值,有出息!至于升官发财、荣誉地位,对于我们这些拿惯了铁锹的养路人来说,都是身外之物!”。
    如今,没出息的王如意身上有了很多光环。他先后9次荣获苏仙区委“模范共产党员”光荣称号,连续12年被评为市、区公路局“先进生产者”,2006年2月被省公路局授予“十佳养路工”,2007年3月荣获“郴州公路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8年4月荣获“全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王如意没有就此驻足,在他眼里,党和人民给了自己这么多的荣誉,唯有更努力工作回报社会。2010年,由于公路局人手紧缺,在做好铁甲坪道班养护的同时,王如意经常被抽调下山到香山坪道班帮忙,填沙,清沟,补油,他不要任何加班费,为了不浪费沥青,甚至中暑了还坚持在工地。2011年,苏仙区大奎上至三口洞公路改建工程开工,想到自己管养了十几年的砂路就要变成水泥路,铁甲坪的父老乡亲再也不用为下山的路不好走而发愁了,王如意欣喜不已,他亲自动手,将道班几间空下的房屋粉刷一新,装上电灯,安上玻璃,无偿提供给施工队暂住。他还主动要求加入到施工队伍中,上午上山采石,中午负责装车,下午又当司机把石料运到工地,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事,到处都是他快乐的笑脸和忙碌的身影。
    这就是王如意,一个朴实乐善的基层养路工人。他如同一颗小小的铺路石,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奉献、闪光,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公路人的职责,将自己全部的爱洒铺在五盖山顶……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