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办案“三无目标” 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记平江县人民法院安定法庭审判员李完武同志的优秀事迹
李完武同志出生于1957年,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平江县人民法院安定法庭审判员。1988年,他从教育战线调入法院,扎根基层法庭工作23年。始终牢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办案中做到“法理情并重、心口脚到位”,追求“三无目标”,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审结各类案件2905件,无1件上诉和申诉,无1件矛盾激化,无1件信访投诉,调解结案率达到了87%。他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岳阳市“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平江县政府记三等功,2009年被评为岳阳市“优秀法官”并记三等功,2010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和“全省法院办案标兵”,2011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2011年七一前夕,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光荣称号。
一、忠诚事业,扎根基层,老区群众赞誉为“平民法官”
(一)时刻把百姓的忧乐放在心上。从踏入法院大门的第一天起,从承办第一件案子开始,他就将百姓的忧乐挂在心上,将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帮在具体行动中。“我是一名人民法官,就要将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1年初,为了解决平江县三市镇尧塘村的照明用电问题,上级扶贫单位拨给该村10万元和变压器一台,可为了变压器安装地址的问题,该村和邻村发生纠纷。三市镇政府请求法庭出面调解,老李主动接受这一任务。因当时道路不通,他顶着酷暑,跋山涉水30余里,到争议的地点察看和走访当地群众,并连夜召开该村的村民代表会,经多次做工作,确定了变压器的安装地点。当地老百姓说:“老李,要不是你来给我们村民解决这个纠纷,我们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用上电。”
(二)时刻将公平正义牢记心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也是农民的儿子,决不能让一位当事人在我这里受委屈”,尽管讲不出更多的大道理,但李完武对公平正义却有自己朴素的见解。为了调取证据,他常走上几十里山路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为了还原案件,崇山峻岭间常有他推着自行车的单薄身影。2010年,他承办了一起离奇的房屋产权纠纷案,当事双方是一对兄妹,哥哥拿着房产证说房子是自己的,要求妹妹搬走。尽管妹妹拿不出太多有力证据,但熟知当地民情的李完武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到事发地走访了大量村民,终于了解了真相。原来十几年前,身为外嫁女的妹妹想在老家建房,却被同村村民阻止。无奈之下,她只能以在长沙工作的哥哥名义建房。最终,房子的产权判归妹妹所有,公正的判决不仅迅速平息了家庭纠纷,而且为李完武同志赢来了“包青天”的美誉。
(三)时刻以服务群众为神圣职责。在基层法庭工作的23年里,李完武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与当地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长年蹲点偏远山村,田间地头、炕前灶边,都有他耐心宣传法律、细心化解矛盾的身影。在安定法庭管辖的三个乡镇近8万人口中,有将近80%的人都能叫出他的名字来。2007年腊月,一场罕见的冰灾封锁了山区所有的道路,当他得知思村乡吉新村发生了一起因民间借贷引起的纠纷,双方发生严重斗殴时,为及时平息纠纷,他顾不上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毅然决然地一个人拄着木棍,艰难地上路了。一段10余公里的山路走了8个多小时,傍晚时分,当他像雪人一样出现在当事人面前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动不已,被告当即如数还清了借款,原告则主动放弃了利息。
二、一心为民,公正司法,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一)视质量为生命,所结案件达到“三无”。23年来,李完武同志办案2905件,调解结案率达87%,创造了无一件上诉、上访或矛盾激化的奇迹。用同事的话来说就是他不但懂法律、懂民情、懂当事人心理,更重要的是他心里装着百姓,而百姓从内心深处信赖他。2008年思村乡村民李某在骑摩托车回家的途中,被同村村民放养在路边的牛冲倒在地,左腿粉碎性骨折,被鉴定为九级伤残。因对方拒不承担赔偿责任,李某到安定法庭提起诉讼。虽然事发时有多个目击证人,但碍于邻里关系,无人出来做证。为给当事人讨回公道,李完武画出当时情况的示意图,先后5次到事发地点勘察,并挨家挨户找村民调取证据,听取村干部意见。掌握事实真相后,他在当地公开开庭审案,最终使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李某当场拿到了全部赔偿款。2010年12月,他办理一起离婚纠纷案时,恰逢当事人的母亲病故,见此情景,他二话没说,按当地的风俗买来鞭炮,给死去的老人烧香磕头,并拿了400元表示悼念。当事人感动得连连磕头感谢,案件随即得到处理,当事人也重归于好。当地群众无不感动,说“李法官和我们就是一家人”。
(二)促和谐为己任,案件调解率达到87%。李完武同志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扎根农村,对老百姓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而基层法庭处理的一般是离婚、赡养、继承、邻里纠纷等案件,当事人往往是朝夕相处、同村同组的村民,有时甚至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姊妹。因此李完武在办案时总是围绕“情”字展开攻势,力促双方矛盾化解,达到案结事了人和,他常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欢,和好如初。”2010年3月,李完武受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原告陈老汉因唯一养子不履行赡养义务,将养子告上法庭。老李三次上门做老汉子女的工作,并邀请当地有声望的长者和村委会干部共同前往,耐心说服教育,带被告夫妇参观当地孝敬父母的家庭,向子女讲述先贤敬老爱老的传统故事,被告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事双方冰释前嫌。
(三)大要难案敢担当,无愧系统行业标兵。李完武始终牢记法官的身份和公仆的责任,无私无畏、满腔执着,凭着一股老黄牛般的犟脾气,攻克了无数的疑难杂症。庭里不少年轻的法官都羡慕李完武,因为不管什么复杂的案子,一到他手里总能迎刃而解。而李完武在带这些年轻干警时,也把它归结成十个字,即“心、口、脚到位,法、理、情并用”。2008年元月,安定老人吴练军因驾驶摩托和一辆广东牌照的车相撞,造成六级伤残,而当事人却身在广东,束手无策的吴练军找到了李完武。李完武受理该案后,先后六次坐火车上广东寻找对方当事人进行送达、查封和执行,总行程六、七千公里,最终成功从对方投保的保险公司划扣8万多元,加上被告自己支付的7万多元,17万元赔偿全部到位。
三、廉洁执法,两袖清风,始终保持党员和公仆本色
(一)家事再多再重,始终将“公”字摆在前面。1988年,李完武从学校转行到距家一百多里的金龙法庭工作时,原本一起在学校代课的妻子也不得不放弃工作,成为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侍奉年事已高的公婆和体弱多病的子女,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这个弱女子身上。最令人心痛的是,儿子患急性脑膜炎,因用药不当而落下终身残废。他妻子说,嫁给法官原想挺好的,没想到当法官的妻子竞是这么难。1999年2月,他的母亲脑溢血瘫痪,当得知母亲重病的消息后,他匆忙赶到家,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是多么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多么希望用自己的孝心来报答母恩。然而,忠孝不可两全,在家里仅停留了两天他就赶赴自己的岗位。他母亲这一卧床就是二年之久,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的重担只好托付给他的妻子。2000年11月,母亲与世长辞,在母亲的遗体前,他愧疚交加,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法官,为母亲办完丧事的第二天,他又辗转进入深山继续处理手头的案件。
(二)自己再苦再穷,始终将“廉”字摆在前面。李完武同志家庭并不宽裕,几间砖木结构的旧房,几件普通过时家具,上有年过耄耋的父亲,下有两个子女和一个孙女,儿子是聋哑人,女儿没有工作,妻子在家耕作几亩责任田,并且常年多病。对李完武来说,一年只有两个季节,衣服就只法官制服一种,热天穿夏装,冷天穿秋装。他妻子说,爱人从来没有买过一件超过100元的衣服,抽的烟最多也就是三块钱一包的。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全家老小的衣食住行就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2009年,一个离婚案件的原告想在离婚时多分点财产,便找到老李家,以看望老李妻子的名义送去一袋荞麦粉,老李回家后打开包装发现里面居然还有1000元红包,当夜李完武同志便骑着自行车赶了近十里山路,硬是将荞麦粉和红包退给了当事人。2008年,院里实行机构改革,老李被作为庭长推荐,他毫不犹豫地将庭长位置让给了曾经给他当书记员的年轻审判员,心甘情愿做一名普通的法官。尽管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法官”、“全国办案标兵”,他却从没在家人和亲友面前提起过。今年七一前夕,他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殊荣,赴人民大会堂领奖,也是一个人静悄悄地去,又静悄悄地回。
(三)工作再累再繁,始终将“勤”字摆在前面。山区法庭工作环境恶劣,大部分群众不懂法律,在众多困难面前,李完武同志没有畏惧,而是千方百计,迎难而上。因为他深深知道,公平正义始终是老百姓的渴求。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他积极响应院党组的号召,长年蹲点偏远的安定镇江东村。在金龙法庭工作五年、安定法庭工作十七年期间,他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与农民朋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他已记不清走了多少夜路,摔了多少跟头。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不管到哪个村哪个组,都有人热情地称呼“李法官”,请他留步,送上茶水与他拉家常。他55岁了,却仍承担着150%以上的人平工作量。2009年,为了处理一起兄弟俩因争房屋厅堂发生斗殴的纠纷,他不畏炎热,步行40余里的山路,到当事人家里耐心疏导,既以长者的身份讲做人的道理,又以法官的身份阐析法律,不到一个小时,就使吴氏兄弟握手言和,弟弟当场撤回了诉讼。当地群众说,要不是李法官及时来处理,可能还会闹出人命。
如今的李完武同志,已年过半百,长年累月的基层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岁月早已在他的脸上划上了一道道深深的年轮。在基层法庭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二十多年,凭着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将一件件纠纷化解在基层法庭,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一方的平安与和谐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无私奉献着自己宝贵的青春,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与大山有缘,与山区的老百姓有情,他离不开安定的山山水水,老百姓也离不开这位倍受尊敬的“李法官”。23载,他用自己的真情和朴质,体现了一位基层共产党员、一名普通人民法官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