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活动介绍       评选步骤       评选条件       新闻聚焦
1083 张颢


    张颢,男,工学硕士,2004年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同年进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硬质合金科学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工作。现为研发工程师,三级技术专家,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973子课题《硬质合金材料结构优化和制备基础研究》(编号:2010CB735807B)、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大型掘进装备与深部钻探用新型硬质合金》(编号:2012GZD2003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网状结构硬质合金界面钴相梯度的控制机理研究》、湖南有色控股集团重大项目《网状结构硬质合金制造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4个重大科研项目,累计科研资助经费945万元。近五年来,先后主持了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公司重点科研项目3项,研究范围涉及到网状结构硬质合金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硬质合金冲击疲劳测试方法、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复合机理研究等。自他参加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高性能球齿新产品开发和推广方面,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
    (一)开创了我国网状结构硬质合金产品开发新局面
    张颢同志自进厂时,正值国外刚刚兴起网状结构硬质合金(简称网状合金)的研究,国外已有少量的研究报告和专利发表。为抢占技术制高点,他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开展了网状合金研究。
    科研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崎岖和坎坷,研究者需要不畏艰险、持之以恒,付出极大的努力方能到达目的地。这句话极其适合用来评价该项目,从2005年立项,到2009年开发出网状合金产品,到2012年启动产业化,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依靠不断地自主创新和试验,带领研发团队,依托株硬集团的生产平台,终于在全球率先建立了一条网状合金生产线。
    该项目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获得我国硬质合金领域首个国家973计划支持;建立了全球首条年产200吨网状合金制造生产线,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KD10等新产品进入2012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战略性创新产品目录,是我国硬质合金领域首个创新产品;2012年9月,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以中南大学金展鹏院士为首的鉴定组认为:该项目发展了网状结构硬质合金制备理论,实现了产业化,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授权发明专利《网状结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2012年度第七届国家发明展览会中获得全国金奖和IFIA(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奖,其中IFIA(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奖成为2012年度我国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发明专利,国内多家媒体、网站进行了专题报道,株洲日报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开发的网状合金新牌号KD10等具有更高的韧性与耐磨性匹配,在智利铜矿、澳洲铁矿现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试验结果,该牌号自推广以来,销售量保持了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1280.6万元,2012年达到2127.6万元,2013年达到5089.8万元,共实现销售收入8498万元,利润1542.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该牌号约90%的产品直接出口或装配成钻具出口国际市场,提升了我国矿用球齿产品的竞争力。
    鉴于以上的成果,他作为核心发明人,成为湖南省2013年度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五矿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获奖成员,为我国硬质合金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硬质合金制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评为2013年株洲市劳动模范。
    (二)继承创新、博采众长,为球齿产品的发展不懈努力
    在做好科研开发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多项临时任务,受到相关单位的肯定。2010年,参加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材料的编写工作。2012年参与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硬质合金方面的编写工作。
    科研总结与学习是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他除了积极向公司专家前辈请教,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009年,在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蜂窝结构硬质合金制备、孔隙和强度》论文,成为国内首次公开介绍网状合金的研究论文。2012年和2014年,两次参加粉末冶金国际学术会议,系统介绍株硬集团在网状合金方面的进展。
    带头示范,深入生产一线是他科研中的另一特点。由于网状合金的特殊性,且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2012年以来,生产任务很重。他作为项目组长,不仅要联系原料供应、接收,组织混合料生产、转运,还要关注钻头产品的生产情况,及时处理各种生产困难。特别是为了保证混合料供应,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经常要在节假日加班生产。正是经过长期的坚持与苦干,项目才有今天的局面。


Copyright@2001-2014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