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森,男,1985年12月28日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毕业于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同年7月留校任教,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担任核科学技术学院一年制辅导员,现为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核技术系讲师。
自2011年7月在南华大学参加工作起至今,本人主要承担《核反应堆物理》、《核电厂运行》、《核工程专业课程实习》等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担任反应堆工程111班班主任,协助学院教务、教工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参与南华大学“核能与应用”(NEAL)研究团队科研管理工作;参与湖南省“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工作等。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上,本人一直兢兢业业付出、严格要求自我,个人品行、专业素养得到学校、学院师生一致认可。
在教书育人方面,本人一直坚持精心备课、用心讲课、热心答疑。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如J.R. Lamash的《Introductory to Reactor Physics》、Glasstone的《Theory of Reactor Physics》等充实《核反应堆物理》课程教学,积极跟踪《Annals of Nuclear Energy》、《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等世界知名杂志在核工程的最新进展,并将其引入《核反应堆物理》课程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自己参与的核反应堆物理实验,核电厂运行相关课程进修笔记和与核电厂运行人员的交流资料,并将这些实际的工程经验融合进课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加强《核电厂运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此外,在日常教材理论学习之外,本人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认真准备习题课、专题课,深入简出、通俗易懂、逻辑性强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上课质量也得到学校督导组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
在课堂上本人坚持做学生的良师,“传道、授业”;在课后本人坚持做学生的益友,“解惑”。坚持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解答学生在生活、工作上的困惑,善于用自己读书、工作的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生活、学习问题从不逃避、搪塞,对待学生的问题有耐心、有信心。
除去正常的教学工作外,针对学生们考研的需要,几年来本人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义务进行考研辅导,通过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利用自己对《核反应堆物理》课程的理解,认真面对每一位有需要的同学,对自己的知识、经验、感悟毫不保留。
同时作为反应堆工程111班的班主任,本人坚持从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正确引导班级学生,经常与学生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深入课堂听课、查寝等方式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发现有问题的同学及时予以纠正,对个别有思想问题的学生给予单独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对个别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科学研究方面,本人自硕士起一直从事核反应堆物理学科研工作。2008年至2011年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完成国际首个“快-热”耦合次临界装置外推临界实验分析,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与“湖南省优秀毕业生”;2009年参与中核集团“核临界安全中心”—“×××装置外推临界实验”;2011年赴“中国核数据中心(CNDC)”学习温度相关核截面加工;2011年协助筹办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日本原子能机构(JAEA)、韩国原子力研究所(KAERI)、韩国成均馆大学(SKKU)、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所(JINR)、南华大学(USC)等单位参加的“The 9th Asia Workshop on ADS and NTT”国际学术研讨会,做学术报告1篇;2011年,参与国防核能专项“×××谱超临界水冷堆概念设计”、“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内冷式PWR概念设计可行性研究”;2012年,主持“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MSR概念设计与瞬态特性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缓发中子空间分布效应及含时反应性扰动下熔盐堆动态特性研究”、参与“大型先进压水堆与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子项—“AP1000非能动安注系统瞬态模拟与DVI热工分析”、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惰性基质联合快中子源区嬗变MA 技术(FNZCONFU)新方法中子学问题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态粲偶素到矢量介子对衰变的实验研究”;201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模展开方法的‘快-热’耦合次临界装置脉冲源响应特性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模态展开法的“快热”耦合次临界装置瞬发中子衰减特性研究”、“中核集团核临界安全中心委托项目”—“铀转化工艺临界安全计算分析”;参加“The 21st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ICONE21)”,做学术报告1篇;2014年,参加”The 22nd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ICONE22)”,做学术报告1篇。
2011年至2014年,本人共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组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3次,做学术报告3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SCI录用1篇;获“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论文奖1次;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1次;获湖南省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
在社会服务方面,积极利用专业知识开展核能科普相关工作,特别是在福岛核事故之后面对社会公众担忧,积极走上街头宣传核电安全与核事故应急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社会科研服务,比如参与某核电厂机组的“定期试验大纲”编撰,参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核电厂运行》、《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教材的编写;此外还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组织班上同学多次在春节期间到衡阳火车站、衡阳中心汽车站参与春运服务;组织班上同学多次进入社区为老人修理家电。
作为一个80后,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从事教育行业我感到非常光荣。职业赋予我要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职责,本人深感责任重大。虽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一点点小小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因为年轻,所以我也很自豪,因为我还有大把的生命可以继续奉献在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把每件小事做好、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是做好以后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本人将牢记党对人民、国家、教育事业的基本宗旨,永远保持先进性,在各项工作中做好带头作用,切实做好一名“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