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武,男,1990年生,湘乡市金石镇万群村村民,大学自考本科文化,共青团员,2013年度首届践行湘乡精神十大模范人物之一,在日前举办的湘潭市“创业达人赛”中,成功闯入十强,并进军全省决赛。
2009年高中毕业后的他,只身前往上海务工,在这所中国最大的城市,他的视野得到了极大开拓,并萌生报效家乡、回乡创业的强烈愿望。2010年5月,年仅20岁的他怀揣梦想回家养猪,并在此期间报考了湖南农大畜牧兽医自考本科专业,在这创业的三年时间,边学习边创业,并渐渐地开创出属于他自己的小天地。
初出茅庐,打工仔矢志创业
李锡武是那种敢想敢干、说干就干的人。当他在自己脑海中描绘了创业的蓝图之后,就回到家里和父亲商量。俩人一合计,光是建猪舍和买猪仔的首期成本就得上十万元。起初,他父亲犹豫了,10万元,对他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一时真无法想象去哪里筹措那么多的钱。但是面对目光坚毅的儿子,他决定无条件支持。当然,李锡武也不是头脑发热地想创业,而是谋划在前,苦干在后。
为了梦想,李锡武一直起早贪黑,用万分的激情拥抱自己的事业,初创阶段,他面临着资金、场地、技术方面的诸多难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家境贫困,启动资金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首要困难,他只好厚着脸皮到亲戚朋友家磨嘴皮子,好不容易筹集到了3万元钱,通过打听,租两层民宅一年的租金就高达4000元,为了节约成本及长远发展,首先他毅然选择了租金便宜的红薯坨作为梦想开始的地方。
创业维艰,养猪倌扎根山坳
红薯坨杂草丛生,平时白天都很少人去,刚年满二十的小伙子硬是靠着一双手,一锄一铲地在这里开出了一块平地,猪圈自2010夏天开始动工修建,为了节约成本,前期所有的体力活都是由李锡武和他父亲来完成,他的父亲做泥浆工,他做副工。李锡武回忆,那个夏天特别热,冒着酷暑,在施工期间几度因父亲中暑而停工。一个从未接触过农具的小伙子和他年过半百的父亲分工协作,尽量请最少的帮工,愣是把猪舍建起来了。猪舍所用木材都是他和他父亲从自留林里一棵一棵砍回来的,扛不动就抬。他对事业强烈的成功欲望和勇于创业的拼搏劲儿,被村支两委看在眼里,2011年9月,肥猪舍刚建好后,村委把闲置多年的万群小学廉价租赁给他,并且劝他减低风险,搞自繁自养。由于缺乏经验及技术,之前建好的定位栏和恒温室经检测不合格,然后再修改重建,所幸2012年得到省市有关项目扶助,再度扩张,并一步步发展壮大。在农村零散的灯光里,他房间的灯是最晚关的,各种关系处理,资金支撑,技术支持,施工方案,材料选购,对一个成年男人都是挑战,却让他这个愣头青做出来了。2010年当肥猪场建好之后,所筹资金所剩无几,前期用一部分购育肥小猪(瘦肉猪),然后再购100多小猪(本地猪)做转卖猪养。在一个猪场养两个品种猪,交叉感染的概率极高,任何一个懂兽医专业的人都不敢建议这样做,但是他却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细心照料下成活率做到了百分之百。望着李锡武长满老茧的双手,沧桑的父亲第一次流下了心疼的泪水,李锡武挺了挺那被稍稍压弯的脊梁,将心酸与委屈一并吞进了肚里,强忍着泪水宽慰着年迈的父亲。经过3年的努力,合格的猪舍终于扎根在了这个荒芜的小山头。
2012年的一次瘟疫犹如雪上加霜,让这个风雨飘摇的猪场再次陷入了困境,望着一头头死去的猪崽,李锡武再也忍不住了,他彻夜不眠,对着门口的小山头怒吼,发泄心中的悲伤。沉思后,李锡武再一次站起来了,他总结经验,更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并且专门报考了湖南农大畜牧兽医自考本科专业,加强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及时掌握种猪生长过程,他吃住都在基地,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这个偏僻的山头一呆就是3个年头。
春华秋实,愣小伙志在四方
如今,李锡武的育肥合作社从当初的几头母猪和十几个小猪仔,发展到存栏母猪118头,肥猪400多头,半自动母猪生产全套设备一应俱全,限位栏舍、产房、保育舍、运动场、配种舍、育肥舍等9栋,共300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他的母猪全部产崽后可以带动40多个散户加入他的育肥合作社。
三年前,20岁的他用四处借来的钱开启了梦想,如今,他的养猪场已经累计投入200多万元。他下一步的规划是给养猪场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册一个有寓意的商标。他还瞄准了养猪场背后的大山和门前的荒地,他更宏伟的计划是:若干年后,能建起一个环保绿色、亲近自然的有机农场,在这里,人们可以吃到放心的猪肉,采到绿色的蔬菜,呼吸着大山里充满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享受到乡下惬意的田园生活;他也希望通过他的示范带动,帮助周围的村民一起致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公诚勤俭,敢为人先,是一代又一代湘乡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吃得苦、霸得蛮,是李锡武创业的真实写照。因为梦想,他勇往直前;因为信念,他不知疲倦,走在艰辛的创业路上,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承受了日夜困扰的担忧和煎熬,也收获了苦尽甘来的丰厚回报。心怀梦想,他展开了搏击长空的双翼;敢为人先,他的青春之歌更加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