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是个产茶大县,茶叶大村众多,但一提起对冲村茶产业的崛起,县内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短短几年时间,地处大山深沟中的它从众多茶叶大村中脱颖而出,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发人深思的故事?
初到古丈县坪坝乡对冲村,一上山,就被展现在眼前的“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茗茶溢馨香”的美景震惊。“真没想到,这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竟有如此大气的茶园美景。”看着满山遍野修剪整齐的茶叶,不得不发自内心地由衷感叹。
“以前村里仅仅只是靠着种植传统农作物糊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多田地无人打理,到处都荒芜一片,如今这条让全村致富的茶叶路子全靠了覃社长”村支书热情的告诉大家。
大家口中的“覃社长”,就是古丈县坪坝乡对冲村如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覃如春。见到覃如春,三十出头的年纪,朴实憨厚的笑容,很难想象这会是一位带动全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从这个执著、热情的年轻汉子那儿得知,2011年古丈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茶叶产业化建设“人均一亩茶”的发展目标,让他眼前一亮。如果能抓住政策机遇,将村里荒田改制种茶,对冲村一定能够脱贫致富。于是覃如春挨家挨户地动员乡亲们,苦口婆心地说明县里优惠政策、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可是大家都认为,祖祖辈辈是种水稻的,稻田里还能养些鱼卖点钱,种茶得三五年才可开采,而且种没技术炒没技术,没了销路就全完了。看到大家无动于衷,这个年轻的苗家汉子始终没有放弃。
2011年冬季,为了带动坪坝乡茶叶产业发展,覃如春下定决心自己带头先做茶叶产业开发。他先后卖了新车,卖了门面,通过贷款等多方筹集资金与本村农户签订了20年合同,以每亩稻田补500斤干谷的价格承包了322.6亩稻田,致力于打造高山云雾茶产业,承包起了村办茶园,开始了创业之路。
因为是茶叶新区,不懂种茶技术的覃如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使老百姓受益,从最开始的开沟撩壕、后来的种植都请来了茶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指导。合理施肥,适时除草,整理剪枝,每一步的培管流程,这个三大五粗的苗家汉子都要亲自上阵“操作”。由于前两年新茶不宜采摘,而承包和培管的工钱要付,覃如春第一年就被迫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卖祖屋还债,本来就不太支持回乡办茶厂的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在债务、家庭等多重压力下,80后的覃如春选择了坚持。
三年来茶叶的培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共投入110万余元。茶叶加工厂的建成,加工机械也逐步到位。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冲村的茶叶“赶不上季节”,最能卖价钱的“清明茶”比其它地方的要晚十多天。对冲的头号茶只能卖其它地方二号茶价格,产值大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个该村茶叶历来最让人头痛的问题。覃如春多次自费外出考察取经,学习新技术。经不断研究琢磨,发现通过重施有机肥、少采夏秋茶等方法大大提前了晚春茶的采摘期,一举解决这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为拓宽销路,避免与本地市场激烈竞争,覃如春积极转占外省市场,多上门推销,敢签大合同,对冲新茶凭借“口感好、涩味轻、无农残、耐冲泡”的优势倍受欢迎。
凭着执着的创业精神、“让利于群众,与商家共赢”的经营理念,覃如春带动对冲村茶产业的不断扩大,大部分农户也纷纷开始种茶。但他深知,千家万户闯不了市场,只有合作社才能闯市场。在该县农办、镇政府的支持下,2011年,对冲村如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覃如春当选社长。一批种茶能人,制茶好手,销售人才纷纷入社。合作社通过整合小而散的单个农户茶园,采用“公司+基地+大户”的机制,扩大茶园面积和产量,茶园面积从原来的1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亩,覆盖3个村庄,可采摘面积达到800多亩,同时购置杀青机、揉捻机等茶叶加工机器,把制茶的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机械化生产中,促成茶叶一条龙加工。2012年,古丈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干旱,覃如春为摸清底子,顶着烈日,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看茶叶的受旱情况,先后就旱后茶园培管、春茶炒制技术、夏秋茶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认真梳理经验,在村里举办了6次集中培训,发放技术资料2300余份,并在村小学的公开栏办了2期专业技术黑板报。由于对冲村的茶园在灾后管理得比较好,2014年春销售成品茶5吨,创收80余万元。通过村茶叶专业合作社收购鲜叶,使鲜叶每斤卖价攀升12元左右,村里的茶农人人都享受到了“覃社长”带来的实惠。
几年来,覃如春对茶业的执着追求、执着专研,不但自己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合作社也获得了良好的受益,往日的遍野荒山,如今的绿浪滚滚,置身其中,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飘然而至,让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