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发挥专长兴产业。2011年底,金明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明找到了我,反映合作社缺一个农残检测人员,由于我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学的食品专业,对检测这一块非常熟悉,因此我与他结上了对子。自那以后,我隔三差五帮助合作社进行蔬菜检测,让基地的蔬菜拿到了合格的检测报告 ,帮助基地产品成功进驻了周边学校和市区3家市场。2012年7月,帮助基地申请丝瓜、苦瓜、辣椒三个品种绿色认证,并于8月成功通过,自此基地有了自己的绿色食品认证,对产品增值、品牌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利用空余时间,指导基地员工做好酸豆角、剁辣椒等发酵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新农村商网,将基地产品定期公布,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基地起草了2012-2015年金坑桥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了合作社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员工培训等制度,帮助合作社走上了正轨;为合作社撰写项目书、整理项目申报材料,帮助合作社2011——2013连续3年被评为“市级标准化蔬菜基地”,荣获了2013年国家“连片设施标准园”称号。此外,我还为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金昌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整理了注册资料,编写了产业转型、创业富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项目申报材料,帮助他们争取到了沟、渠、路、大棚等设施建设的资金。二是尝试创业促进步。记得初到农村时,村上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油茶、茶叶等村集体产业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是传统的“猪粮型”经济,技术含量不高,部分地段养殖污染大,农民增收难。畜禽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就像两座大山,压在金坑桥村人民的心坎上。怎样找到一个绿色生态的创业项目,带动村民致富,就成为了支村“两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2013年,金坑桥村与“乐和”乡村结缘,经过廖晓义老师等专家团队实地考察后,决定在村上发展“乐和”生计项目,并邀请韩哲旭老师现身说法,将自然农业技术传递到了村里,我被这种理念深深吸引了,决定自己尝试一下,创创业。去年12月,我、社工黄宇亨、“乐和”互助会长张石筹资20余万元,在村里的油茶基地规划40余亩,开始了我们的创业之路。从钢架猪场的搭建,到饲料仓库的完工,从微生物酵素的制作,到发酵床体的调试,从杂草丛生的荒土,到绿意盎然的菜地,从杂乱无序的荒草,到整齐划一的禾苗,从形单影只的油茶林,到丰富多彩的林下作物等。历时9个多月,我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一个集养猪场、菜地、稻田、油茶林、鱼塘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场,解决了周边10多名村民就业,自此,我也完成了一名村官向创业青年的角色转变。项目试点成功后,我们将把农场办成一个社会企业,一个生态农业技术的孵化基地,我们将把成功的技术免费提供给村民,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此外,农场欢迎有意向的村民加入,即便今后我离开了,农场依然会是金坑桥村的一块创业基地、一个生态农业技术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