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活动介绍 活动安排 评选标准 新闻聚焦
1011 田永习


    田永习,永顺县灯戏传承人,男,1932年出生,土家族,永顺县石堤镇团结村人。14岁就开始了他的戏曲人生, 70余载坚守传承灯戏文化,成为戏曲最忠诚的守护者。

    追戏,让梦想开始

    田永习老人居住的山寨原叫龙锁村,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小就会唱戏,在耳濡目染下,田永习老人从小就爱唱爱演,并经常跟随村里的戏班跑腿,他的堂叔看到他很有灵气,很有悟性,于是收他为徒。在长辈们的教诲下,在他自己的勤学苦练下,一边读书求知,一边抽空练习演技,他14岁登台演灯戏,从此就与灯戏结下了不解之缘,追逐灯戏的舞台,演绎精彩的人生。

    迷戏,让人生无悔

    田永习老人和他的戏班都是普通的农民。唱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平时,田间地头就是他们的训练基地,劳作休息时就成了他们训练的时间。到了腊月,某家堂屋就是他们的集中训练营。要是遇到哪家办喜事,那里就有他们的舞台。由于对灯戏的痴爱,他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正月初一都带领戏班出门演出,直到十五过后才回来。
    说起1979年,田永习老人说,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说来也巧,1978年,戏班里的几位女主角都怀孕了,当然,她们的老公也是戏班里的男主角。按算又都在正月末二月初生产。年末,戏班成员商议来年出门演出的问题。唱戏成瘾的她们怎肯放过这个机会?最后决定不但去,还带新人去。那年戏班增加了一小半人,原本20人的团,那年去了30 个。来年正月初一,像往常一样,他们唱着小曲,开着一辆破货车,载着道具服装出发了,一路欢歌笑语。他们一般都是去到各个乡村演出,收取的费用是按场次算的。开始几天,有的演员应熟人邀请分散到各家开伙食。开支还应付得过来,初八以后,邀请的人越来越少了,30人的伙食坚持了3天就吃空了。钱用完了,戏还没演完呀。怎么办呢?大正月的,总不能一走了之吧。戏班里还有孕妇,也不能饿肚子呀?这可急坏了带队的田永习老人家。田爷爷只好实话相告,欠下的几场戏明年再唱。当地老百姓也好说话,让他们提前回家。回来的路上,车又坏了。他们修车的钱不够,只好又联系去演戏来筹取费用。那年,他们正月20才回到家。回家没多久,村里就添了几口人。田爷爷说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他们唱戏的路。
    田永习老人学戏时间长,生旦净末丑样样都能来。但他最喜爱的是丑角,他最喜爱的丑角作品是《谢文谦耕田》。他们村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要,田地因地势而造,很零碎。劳作起来很不方便,就像戏中所说,蓑衣斗笠就能将其遮挡。演这出戏时,他说就是演自己。对于田爷爷来说,人生在戏,戏在人生。
    田永习老人是个幽默的人。采访当天,老伴问他:“记者来了,你的茶叶放到哪儿的?”他操着戏曲的腔调慢慢的说到:“你到油罐里看看罗。”我们都笑了。后来奶奶告诉我们,她也喜欢老伴唱戏。更喜欢老伴唱戏讨她欢心。戏曲让田爷爷和他的老伴幸福相守了风雨六十多年。奶奶告诉我们,俩老伴一辈子没吵过架。我们不由得钦佩戏曲给田老带来的生活如此甜蜜。

    守戏,让后继有人

    悠悠70载戏曲人生,田永习老人感觉很短暂,就是那份对戏曲的痴迷,那份对灯戏的执着与追求。他一直坚守在灯戏的舞台之上。演绎着他幸福的戏曲人生。85岁高龄的他在信息化的今天有时还用微信平台教孩子们灯戏呢。他们村里的人建立了一个唱灯戏的群,会唱的就教,不会唱的就学。为了传承灯戏文化,全村人都在行动着。晚辈们都很尊重他,虽然年岁已老,只要有灯戏,就少不了他的参与和指导。今年正月初八,他还领着他的弟子们参加县里举办的春节百花台,他照样登上舞台,为城里人送戏。今年“六•一”羊峰学校的文艺晚会,学校还特邀了他老人家演唱灯戏,给孩子们传送戏曲文化。同时也就土家族的灯戏文化熏陶着下一代,希望更多的土家儿女传承土家灯戏。
    他很平凡,就是一个住在羊峰山下的农村老汉;他很普通,就是一个拥有儿孙满堂的爷爷;他很朴实,就是一个坚守70春秋的灯戏爱好者。艰难的岁月,坎坷的历程,风雨的人生。唯一让他没有放弃,没有遗忘,没有冷落的是灯戏的坚守,保护和传承。他就是可亲可敬可爱的85岁老人——田永习。他有许多的愿望和追求,其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更大的舞台上给大家演一场灯戏。多少年来,愿望一直是一种渴望和期盼,也成了一种不舍和追求。今年的1月29日,他与灯戏班子一跃登上了湖南省首届戏曲迎春晚会,给全省人民,全国人民表演了一出艺术的大戏。他的圆梦也许来的太突然、太意外、太惊喜。汪涵为他主持,李谷一为他压轴,省文化厅为他颁奖,观众为之感动,文化人为之羡慕,永顺人为之骄傲。默默的耕耘必有收获,执着的坚守必有成就。


Copyright@2001-2016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