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活动介绍 活动安排 评选标准 新闻聚焦
1037 柳庆新


    华容县棉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棉文化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柳庆新投资兴建,是我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典范,棉文化博物馆具有三大特色:主题博物馆民间投资最大,民间收藏棉相关物品最多,传统文化公共服务平台最具影响力。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自开放以来,受到了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推动当地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博物馆占地近1万多平米,共有3层,由“四厅一院一室”组成。第一展厅为医疗与卫生用棉制品厅:展示历代以棉花为原料制成的医疗卫生材料和民用卫生用品的历史渊源和演变。第二展厅为棉花厅:展示棉花之路、棉耕文明、棉花产业发展历程。第三展厅为棉服饰厅:展示棉纺起源与传播、棉纺革新、棉服饰文化、织锦绣品的历史传承和科技发展。第四展厅为全棉无纺布科技厅:全棉水刺无纺棉纺布发展史和科技创新。一室为史料档案室:已收集和保存与棉有关的书籍、文献、资料、档案达1万多件。一院为棉文化历史研究院:挖掘、保护、传承、研究棉文化历史和棉产业科技发展。
    大门右侧的石刻上,近千字的“棉文化之路”概述了棉文化的起源来由。馆内的中堂16幅《御题棉花图》记载了从棉的布种、灌溉、采棉,到布浆、上机、织布、练染等全过程,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棉纺织的技术和人类的智慧结晶。
    在棉花馆展厅内,8个展区分门别类记载着棉花传承、丝绸之路和棉花之路、棉耕文化、棉种与棉花加工演化等内容,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偌大的棉花世界里。
    棉花华容种植历史悠久,宋末之初已开始普及种棉、棉纺、棉织,清朝时,著名巴陵“木棉布”就来自于华容。清朝光绪年间,清廷曾两度从美国引进“陆地棉”首先在华容试种,繁殖推广。民国初期至今,华容已成为湖南第一产棉县,目前为全国三大产棉县之一。
    展厅内,还陈列着来自各朝代的织布梭子、檐架、压花磨盘、弹花弓、筋棒等近代纺织工具,为参观者提供了了解我国纺织工具发展变迁的实物说明。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在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和陈列下,博物馆俨然成了一座民俗文化的“宝藏”。
    博物馆内,有着鲜明特色的56个民族服饰,不仅展示出我国人民迥然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也为人们认识民族服饰、了解我国服饰文化提供参考;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6位领袖的湘绣肖像作品,细致的绣工、绚丽雅致的绣图配色、富于层次的刺绣手法,完美展现了领导人的非凡风貌……
    博物馆还利用56幅图片、300多件实物向参观者介绍了我国的织锦、织绣、湘绣、蓝印花布等纺织工艺。从发展历史、种类构成,到近年来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与传承,古老的民间信仰、百姓生活就在参观的过程中慢慢道来。
    此外,上千张图片、照片、书画作品展示,对我国棉花行业上千年来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梳理。棉花“达人”的趣闻轶事,100多件印花布实物,各种保存完好的报纸、布票、古币、铜钱记录了我国棉花业的成长轨迹。
    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精进,在现代社会,棉花早已不是仅拥有服装制造这条唯一出路。医疗用纺织品、全棉无纺布的出现,使棉花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医疗馆和无纺馆两个展区,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及历史资料,介绍了我国医疗卫材及纯棉无纺布的发展历程及应用范围。卫生巾、魔术贴、口罩、手术衣、消毒包、毛巾等几十个种类产品的展示,让参观者看到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巨大前景。
    参观者在了解棉制品的发展新领域的同时,无不为我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
    今年50多岁的柳庆新是这座棉文化博物馆的馆长,也是一位对棉花有着特殊感情的人。馆门外左边镶嵌着石刻上,有他亲自撰写的“棉花之恋”,表达了他与棉结缘的深深情怀。
    柳庆新是临湘人,祖辈种植棉花,从小他是在棉花地里长大的。他从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在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从事农业信贷工作,又与棉花打了几十年的交道。2008年,下海经商的他自筹资金成功收购华容脱脂棉厂,改制成立了湖南福尔康医用卫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原棉到脱脂棉、再到棉条、全棉无纺布、医用急救包、尿不湿材料、化妆棉等,通过现代科技技术把一朵棉花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天,柳庆新萌发了一个新的念头:兴建一个棉文化博物馆。他认为棉花是可再生资源,博物馆的建立不但可以系统地宣传棉文化,还能推广公司的品牌文化,帮助棉农提高收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的统一。
    说干就干,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去乡下、跑古玩市场,甚至利用到全国各地出差的机会,搜集各种与棉花有关的各种物品。有一次,他去浏阳河出差,打听到一农户家有纺布机,让他十分兴奋,开完会马上就出发了,硬是走了六七公里的山路把织布机带了回来。有人知道他在搜集,半夜把东西送到他家,他从来没嫌烦过。在他身上,像这样不辞辛劳、不分白天黑色收藏的故事还很多,馆藏之最2000多把织布用的梭子,就是他一把又一把地从全国各地带回来的,玉、牛角、楠木等各种材质应有尽有。
如今,馆藏内的1万多件棉物品,基本是他花费了8年时间搜集而来,如果没有多年来对棉花的痴爱和关注,他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巨大的收藏任务的。
    在他看来,这些都不足以为傲,他心里还盘算着更大的目标。公司目前投资6800万元,已建成了中国首家棉文化博物馆和中华福文化馆,还准备建一个由1万副书法、画和玉雕、石雕、根雕等艺术品组成棉纺先驱黄道婆艺术馆,华容车轱山遗址古代纺织模拟园和由1000副词诗和人物碑林组成的棉花先驱张骞碑林园,此外还将建棉文化之路,探秘张骞从中亚引进棉种传播到中国的路径,创建“中国棉文化之路”影视创作基地和工业旅游专线,组成“三馆二园一路”构成占地约200亩文化博览园。”柳庆新说,文化博览园问世后,可以打造成以“棉文化”为主题的3A级旅游观光景区,让更多的人了解“棉文化”,感受“棉文化”,传播“棉文化”,传承棉产业。

Copyright@2001-2016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