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活动介绍 活动安排 评选标准 新闻聚焦
1041 郭求知


    一、继承、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求知,女,80岁,湘潭韶山人。1950年参加了湘潭县文工团,曾在著名的花鼓戏《柴山恨》、《宝山参军》中担任重要角色。1952年8月全省文工团整编,她被分配到嘉禾县文化馆,这时她才15岁。
    一个小女孩,异地他乡,语言不通,风俗、生活不习惯。1953年春,她毅然下农村去办文化点,当时嘉禾旧的婚嫁习俗不存在,花轿不坐了,歌堂冷落了,要寻找民间艺术的矿藏必须开拓,要获得珍品、精品,更需要慧眼发现,匠心独运。郭求知带着向民间学习的观念寻找蕴藏在人民中的民间艺术,嘉禾民歌她就是最早的开拓者、拓荒者、传承者。在文家桥点上举办了一个假设的伴嫁歌会,震响解放后第一声民歌的春雷,接着成立了第一支乐队,第一个业余剧团,第一个伴嫁歌舞队,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文艺演出,从而给嘉禾县发掘民间音乐、舞蹈开创了先河。
    1954年,郭求知从发掘的近百首民歌中择优挑选了一台节目以及“伴嫁舞”全套,参加了首届嘉禾县民间艺术汇演,从堂屋走上了县舞台,受到政府和人民的振憾和称赞。
    1956年,郭求知凭自己的艺术功底,加工整理创作了一批精品、珍品,把《峨眉豆》、《日头出来晒杨家》、《我姐生得白如银》、《耍歌好唱口难开》、《八看姐的美》、《喊我唱歌就唱歌》等8首优秀歌曲,排练成对唱、小组唱、表演唱,加上原生态的《伴嫁舞》全套,共三十多首歌登上了湖南省农村群众艺术观摩汇演,全部获奖。特别是《峨眉豆》、《日头出来晒杨家》引起了轰动。从此,嘉禾被誉为湖南民歌的高峰、明珠。郭求知也因此被评为湖南省电影院队文化馆站的劳动模范。
    1957年7月郭求知陪中央音乐研究所所长刘荫杨、音乐家徐伯阳下乡搜集整理了将要失传的7首长歌(共702句)。
    1959年新民歌运动,郭求知改编创作了《半升绿豆》、《铜钱歌》、《新嫂嫂》(峨眉豆原曲)、《社员个个忙收割》、《只因办了好食堂》、《蓝山嘉禾结成亲》等参加了1959年湖南省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汇演,10首新民歌全部获一、二等奖,又首次开拓了嘉禾新民歌的崭新天地。
    郭求知在嘉禾27年搜集的1300多首民歌,其中的精品、优秀,获奖作品分别入编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辞典》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民歌》、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民歌》、中央文化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央音乐研究所《湖南民间音乐普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単行本《伴嫁舞》、《太阳出来晒山坡》共一百三十多首。1986年郭求知的《峨眉豆》湘潭民歌【放风筝】等名曲一起入编《湘音湘韵》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供中学音乐教材使用。
    文革中,民歌被诬为封资修,郭求知受迫害达四年,改革开放郭求知重返征途,独自一人,手提录音机箱,风风火火,徒步走遍了嘉禾农村大大小小的180个村庄,又搜集到花灯、丝弦、小调、伴嫁等800多首,为了民歌她吃过多少糠稀饭,睡过多少禾草被,沐风节雨,含辛茹苦,三个月内马上整理油印成嘉禾民歌一、二、三册资料本。
    27年郭求知共搜集整理1321首民歌,其中伴嫁歌284首,花灯、丝弦409首,山歌儿歌、小调 325首,歌谣、童谣114首,器乐曲牌120首,宗教其他60首。
    1979年调来湘潭后,一年内搜集整理湘潭民歌229首,湖南省出版55首,中央文化部出版13首(湘潭市共17首),湘潭名舞《放风筝》一直沿用弘扬至今,市中心“东方红”广场经常作优秀保留节目演出。郭求知挖掘的湘潭民舞《虾子灯》1989年省群艺馆出版,现在已被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0月新整理出版了一本《伴嫁歌》原味曲目231首,‘嘉禾文化遗产丛书’,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专用。
    二、无私奉献 终身敬业群众文化
    郭求知把群众文化当作自己终身事业的追求,从12岁起就唱着“庆祝湘潭解放”到演着“白毛女”片段考入文工团,跳着“中国舞”在嘉禾“八一”建军节上亮相,把文艺带到了边远山区。农村没戏看,她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嘉禾全县巡回演出60场。寒暑假,组织教师文艺宣传队,她是主演又是队长,小到“双送粮”、“夫妻欢灯”,大到“红灯记”、“夺印”、 “三世仇”,把个嘉禾县搞得热热闹闹,群众文化丰实多彩了。
    郭求知一身雅气,她自告奋勇下基层办点,到文家、石坵下、曾家、板贝、田心办农村剧团、综合性的俱乐部、半脱产的文工团。为解决活动经费,她和团员包种试验田车水抗旱昏倒在水田里。在每月16元工资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被单捐出给团做幕布,春节新婚第二天就下乡带队演出。在她的点面结合的农村俱乐部由一个到24个,最后成265个。曾家、田心俱乐部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农民廖德润(初小文化)十三年来在她的帮助扶植下成为湖南省知名农民作家、省作协理事。谷曼同志很欣赏他的作品,“浪漫主义和乡土气息;”。
    1979年,郭求知同志调回湘潭分配新建岳塘区文化馆,政府给她一间办公室,桌椅、柜子她都从嘉禾带来,白手起家,经费每年一万元,四个编制(包括工资、办公、旅差费),没有馆址、场地、设施、帮手,更没有群众工作对象;一切从自己去调查了解熟悉,人地生疏,缺少的太多了,又一个新开垦的处女地。她先抓人力,配齐文化馆四人,文化站5人,再发展居委会文化室28个,深入到大厂矿租借场地,组织业余文艺爱好者排节目,一边到厂矿俱乐部办汇演、办培训,春节搞街头演出,龙狮、民间艺术齐出动,博得了市、区和驻区单位的好评和信任。过去没有文化馆,不知文化馆干什么的、现在文化馆已在全区人民心中树起了闪光的招牌,散发出强大的诱惑力。
    在岳塘区无场地馆址的情况下,举办各种活动、比赛、汇演超千人以上26场,专题文艺晚会194场,街头演出142场,各类培训班148期,培训学员4800多人次,组织创作631件,省获奖8件,市特等一等30次。
    办好暑、寒假学生培训班,使双职工家长放心,组织退休老人“爱晚合唱团”,为青年人组织“同乐会”、“青年合唱团”,为振兴京剧组织京剧队,家庭文艺获市一等奖,一个家庭三个演员送省参赛,老年调演获市一等奖,百人合唱团获‘湖南省十市合唱比赛’二等奖。
    补文工作创利160多万,盖起了两栋文化大楼“文化馆”、“海天舞厅”。她们马不停蹄连续苦干了六年,三次评为市先进、五次评为省先进、“以文补文”省先进。1987年郭求知评为省文化工作先进个人,郭求知(馆长)和局长各授奖壹万元,她俩都将这笔奖金用在文化馆购买器材上。1993年,文化馆定为全省“一级文化馆”。
    郭求知退休以后,继续投身群众文化事业,组织岳塘区老年文艺活动,每次参赛都获奖。还参加征文、音乐创作作品,辅导业余团队,到湘机、江滨艺术团排练、上课,不取分文。还鼓励江滨兿术团经常下基层,下社区,下边远山区慰问演出,获得群众的热烈欢迎。2004年她创作的歌曲《中国在微笑》参加湖南省第三届“三湘群星奖”选拔赛中获银奖。
    2015年她创作的《为了梦想》湘机“美之声”合唱团赴长沙、‘北京E宅购有限公司’创作比赛获第二名。
    在湘潭—嘉禾,嘉禾—湘潭文化活动上发挥余热,不断指导更新、排练、上课、座谈。
    65岁从艺生涯,清贫且辛苦,从不讲报酬,也不收讲课费,经常自己淘腰包旅差,捐赠团队器材。
    郭求知65年的从艺是辛苦的,建设了两个县【区】文化馆,扶植了一个闻名全国的民歌之县,而且把嘉禾民歌在世界立起来,为中华争光,为祖国荣耀!她的奉献是无价可比拟,一辈子做铺路石、做无名英雄,为人民服务是她的精神支柱。主席台上、录像带上、节目单上、摄影机上,她永远站在幕后。她抢救的民间音乐变成音乐家的钢琴曲、器乐曲、合唱曲、电影曲。用“湖南民歌”、“嘉禾民歌”遮盖了郭求知的辛劳努力。

    附件:
    嘉禾民歌获奖情况:改革开放以后,嘉禾民歌作为湖南民歌得到重大升华,以合唱形式进入全国全世界歌坛响彻大地。
    (一)国家级:
    1、1978年10月国家一级演员郭卫民演唱《半升绿豆》参加全国民歌独唱比赛获一等奖。
    2、2006年《峨嵋豆》在第三届中国童声合唱比赛中获新作品奖(一等)。
    3、2007年湖南知青艺术团演唱《峨嵋豆》参加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获金奖。
    4、2012年湖南知青艺术团演唱《峨嵋姐》参加(广州)星海国际合唱锦标赛获金奖。
    5、2011年6月《日头出来晒杨家》湘南艺术学院合唱团在全国第八届金钟合唱节比赛获银奖。
(二)世界级:
    1、1999年湖南歌舞剧院合唱团演唱《峨嵋豆》在波兰第36届国际合唱节比赛中获特别奖(最高奖)。
    2、2005年湖南知青艺术团合唱团演唱《峨嵋豆》在第四届世界合唱节比赛中获银奖。
    3、2008年湖南知青艺术团把《峨嵋豆》带去美国慰问华人演出16个州共25场,前后40天,激起华人热泪盈眶,拥抱欢呼“祖国万岁!”
    4、2011年11月《日头出来晒杨家》在昆明世界民歌大赛中获第一名。
    5、2012年7月湖南知青艺术团在美国辛辛那提第七届合唱比赛中演唱《峨嵋姐》获银奖。
    6、2014年7月湖南知青艺术团在拉托维亚(里加)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获金奖。


Copyright@2001-2016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