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活动介绍       活动安排       评选标准       新闻聚焦
1011 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宝瑶村


    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宝瑶村,地处雪峰山腹地,座落在罗溪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村域总面积约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700米。全村分为9个村民小组,1 98户728人,瑶族人口占85%,村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山青水秀,熬茶文化源远流长,湘黔古道穿境而过,20 1 3年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宝瑶古寨四周万山叠嶂,延绵起伏,气势磅礴,景象万千。寨前高低不平的田野,交织如网,成群的小乌山雀在田野上空飞翔,给田野带来生机。古寨左右和后山,苍翠欲滴,景色优雅,风韵迷人。在寨子西北面边两株银杏树.相传为瑶族三十三辈祖先所栽,一雄一雌,高三十登攀多米,相距10米左右,长得十分茂盛,给古寨增添了不小少活力。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生态景区引人入胜
    宝瑶古寨,为旧时湘黔古道来往商旅驻马歇憩、养精蓄锐的最大的驿站,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但依然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残缺的寨堡和寨门都用石块和青砖砌筑,高约2.4,厚约1米。古寨小巷深处有灰墙黛瓦赁子屋,石框大门上刻有楹联,檐下墙壁有绘画,线条简洁,色彩艳丽。笨重的绚马石、供喂马用的马槽、关马用的马厩,以及刻有各种图案的青石板等。如今三千年过去了,昔日的古商城繁华已黯然退去,只留下了斑驳的小巷,黯淡的青石板,庭院深深的窨子屋,但浸淫了几千年的历史气息,依旧能隐隐嗅到。随便踏进一条巷子,就仿若走进一段古老陈旧的岁月。
    宝瑶至仙人桥之间保存着一段长约10余里的享有“南方丝绸之路”美称的南方第一古商道——湘黔古道,路面宽1.5~2米,青石板铺砌,险峻路段立有石柱栏杆以维护行人安全。青石板路虽有一些断裂残缺,风貌却是依存。而今,古道商贸流通繁荣景象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作为湘西南地区的古道遗址,它依旧延伸在人们的视野中,经沧桑史沉淀下来的湘黔古道文化仍焕异彩,恍如山风吹不散的残梦,时常唤起人们一串串深沉的回忆。
    古道沿途有太平桥、宝瑶驿站、思义亭、碑林等遗迹。古道边一块天然岩石上,篆刻了一个大“寿”字,相传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即今黔阳)尉时所书。太坪桥建于清嘉庆l 2年,跟今200年。桥墩为石砌4拱,高8米,宽4米,净跨32米。桥上建木质凉亭1 4扇,青瓦覆盖,两旁架有宽厚木板供路人歇息乘凉。柱枋或雕龙或画凤,栩栩如生。桥中供奉观音、关圣等神像,其亭联日:“清风江上往来人共谈古今.秀水亭中上下客聚会情缘”桥亭曾于清道光l 6年与民国32年两次进行修复,现原貌未损,十分壮观。
    思义亭,位于湘黔古道要隘——宝瑶与仙人桥村交界的鸬鹚岭.是湘黔古道上的标志性古建筑。亭旁另有一庵,名“朝阳庵”。亭与庵均是当年为六位云游至此的尼姑而建。思义亭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重修。时宝瑶团陈再辉,家资颇富,好积德行善,特捐资重修凉亭。思义亭建筑面积66平方米,砖木结构,四面青砖齐檐,内以4排木柱支撑,抬梁式构架,两端设拱门出入,为四柱重檐牌坊式建筑造型,通高7米佘,以特制斗拱异形砖块,按不同形态组砌而成。飞檐翘角,雄伟壮观,风格独特。亭内地面全用不同色的圆形鹅卵石扎插成奇趣盎然的铜钱花、鼓锣旋、莲花等图案,十分精关。据传,昔亭旁另有一庵,名“朝阳庵”。瑶乡人民英勇抗日,用乌铳打得日本鬼子鬼哭狼嚎,日本侵略者只得用战机狂轰乱炸, “朝阳庵”内悬挂着一个炮弹壳,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留下的罪证。
    宝瑶河就在山中蜿蜒而流,两岸青山相对,绿树碧水相映,寨子西北面的河岸上陡峭的石山象极了威风凛凛的大将矗立山中,古称将军岩。传说很久以前,宝瑶一带有妖魔在作怪,害苦了当地的百姓,玉帝便派遣该将军下凡搞妖,将军返回天宫时,天色已晚,天门己关。为了不让妖魔继续残害百姓,将军索性将自身化石,永镇宝瑶。于是,这尊将军岩就在宝瑶河边陡峭的石壁上生了根,保护着这方胜似仙境的天地。
    二、瑶乡民俗风情丰富而富有特色
    瑶家常用“熬茶”招待贵客。熬茶,曾是湘黔古道过往客商最钟爱的野生茶品,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2008年,罗溪熬茶被列入邵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好客的瑶民用深山老林里自采自制的茶叶,在红亮的塘火中,用铁锅煎出浓如炉门灰似的茶汁,斟入用茶盘装好的茶杯里,杯里先放着一坨冰糖或黄糖,每次筛茶只筛一口。主人递茶唱着递茶歌——“方盘端茶么情意深,谷雨新茶么迎亲人,远方贵客你宽心坐,喝杯浓茶么暖暖心,”亲情暖融融。
    日常生活中瑶乡人民自创了自娱性舞蹈——竹竿舞,男女青年身着色彩绚丽的民族服装由大堂鼓伴奏打节拍,和以一阵阵的欢呼声,与红绸缎、彩裙一起烘托出一种朴素洒脱的美。竹竿舞的舞蹈动作都是模仿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细节演变而来,例如:锄地、筛米、喂鸡等,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元素,古朴自然,节奏明快、富满激情,跳出了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呷乌饭是大麻溪、宝瑶村、白椒村一带瑶民的传统习俗,四月八“乌饭节”这天,各家都要邀请当了嫁的女儿、女婿及亲朋好友来,一起呷乌饭、融亲情。这天要举行乌饭节祭祀仪式、长龙宴呷乌饭和文艺演出、民俗活动表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吹木叶、木偶戏表演、
    山歌对唱、瑶族姑娘敬茶、敬酒、献乌饭,以及瑶民舞蹈表演、竹杆舞表演、举行打糍粑比赛、打陀螺比赛、踩高跷表演赛、舞龙灯等等,引来四方游客驻足。好客纯朴的瑶乡人将浓浓的美味揉和成重重的情意。
    瑶民的熬茶文化、过老鼠年、吃乌饭、趴架节、盘王节、唱山歌、木偶戏、板凳戏、竹竿舞,舞龙灯等赋予了宝瑶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及游客前来采风和旅游,青山俊秀挺拔,山颠云雾缭绕,峡谷江水滔滔,峭壁飞流直下,掏一捧清泉,洗涤世间烦扰,
    远离城市花花世界的吵杂喧嚣,伴随清新芳香的空气,迈步田间沟壑边,分享小桥流水人家,宝瑶古寨带给游客是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山美、水美、景美、人亦美。
    三、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旅游村寨
    近年来,在上级和党委、政府以及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宝瑶村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实施农网改造工程,保障全村各户稳定用电: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共铺设9公里管网输送到户;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宝瑶河475米核心河段护岸工程,防洪、防治水土流失、生态景观改造相结合;分步实施水渠硬化,完成了4.5公里通组公路硬化。有力地缓解了村民用电、饮水、防洪、灌溉、出行等方面的困难.为改善生活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基础。
    强化组织建设,打造战斗堡垒,宝瑶村配齐了村支两委,现有30名党员,还健全了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治保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并发挥各自作用。通过组织建设,规范了村支两委工作流程.激发了工作活力,提升了党员队伍战斗力,为全村脱贫事业打造了有力的班子。
    发展种植养植业,宝瑶村山地山林资源丰富,为力争做好“山”字文章,除了县扶贫、林业部门统一衔接安排的楠竹低改外,着重培育特色种养项目:发展山羊养殖,发动84户村民入股26.8万元.加上集体土地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依托村内千亩天然草场建设山羊养殖基地:发展水果种植,发动35户村民入股30.7万元.通过流转土地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利用荒山和荒地建设360亩百果园,己初具规模。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待项目产生效益后,扶贫资金所得利润70%向贫困户分配,实行动态管理,份额不固定到人,随实际户数逐年调整;30%由村集体统筹用于村级管理和公益事业。
    除了农业资源,为有效利用景观和民俗资源,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聘请旅游专家对宝瑶古寨、湘黔古道开发进行了规划,鼓励指导村民打造农家客栈,同时带动有关农产品消费,目前已有1家农家客栈正式营业。通过引导扶持,全村产业开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散乱化到组织化、从传统封闭运行到对接现代市场的转变。为贫困农户增收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改善人居环境,致力打造特色旅游村寨,在推进村庄环境整体提质改造中注重保持传统和民族风格,保留时代和地方特色。整体修缮老教学点青砖房,作为村教学点和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重新利用,并整合卫生室、计生室功能:将老会场修复改造为老年活动和熬茶等民俗文化展示场所:公路沿线安装了88盏仿古造型太阳能路灯: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建设文体广场和绿地公园,动员群众自主开展改厕和地面硬化,拆除杂乱棚栏,将危房改造和穿衣戴帽工程相结合,采取自愿申请、事后奖补、统一规范、整村推进的方式,统筹解决房屋破损和建筑外观协调问题。通过上述工程,既保障了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美化和净化了生活环境,又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资源,提升了生活品质.将为宝瑶未来的发展打造一张特色名片。
    古朴神韵的宝瑶古寨明天会更好!

Copyright@2001-2015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