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活动介绍       活动安排       评选标准       新闻聚焦
1025 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


    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处江永县县城西南25公里,往南距广西阳朔100公里、距广西桂林160公里,村前古驿道,湘南与粤贵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12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千年文化,道德传承,民俗风情,独特深厚。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村落之一,古迹繁多,宋、元、明、清四代相承,道德文化传承之地,记录着历史文化摩崖碑林,完好保存明清时期200多栋居民古楼。周氏族人定居于此,延续40多代,村名、村址和居住家族至今未变,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罕见现象,对于湘南道德文化、宋元明清的乡村民俗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北有张古英,南有上甘棠”,在这片以耕读为本与古迹生存的土地上,周氏族人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引领者外来佃农落户扎根开拓着灿烂的未来。上甘棠,一抹浓墨,经品味,能细酌,善存留,一览无遗的纯情风貌与亦不可一概而论的真实。
    名门未变 传承续千年
    据周氏族谱记载,上甘棠村周氏祖先是周弘本,周弘本之子周可间于唐太和二年(827年)迁居上甘棠。“其间以蕃以衍,甲第蝉联,人宦彬彬辈出,赫赫于人世耳”,周氏家族迁居以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一直是本地的名门望族,从唐至宋,周氏族人都有朝官、知府、县令,堪称豪门旺族。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上甘棠建谢沐乡,1956年建甘棠乡,1958年10月全县人民公社化,上甘棠村改为上甘棠大队,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制度,上甘棠大队改名为上甘棠村,村名沿用至今。
    2004年11月,上甘棠村被评为湖南百姓喜爱的“潇湘百景”,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共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6月,建成湖南省首家村史博物馆—上甘棠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古村的村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千年古村 悠久见人文
    耕读文化。传承“以农为本”思想,具有“耕读为本”意识。族人保留“百官图”以证明“学而优则仕”的追求。早在宋朝时,改禅寺为“养濂书院”“濂溪书院”,让族人接受良好教育,人才辈出。
    伦理文化。深受儒家八德熏陶,以“忠孝廉节”为本,周氏族谱记载制定“祖训十条”“家规十六条”,说明从古至今传统道德伦理就以深入人心。
    建筑文化。典型的一座袖珍式古城,保存较为完整的徽派建筑风格。
    风水文化。聚族而居的村落,风水学提出“龙真”“穴的”“砂环” “水饱”四准则来推定土地生气凝聚之处,风水文化根深蒂固。
    生育文化。上甘棠谢沐河是充满神奇色彩之河,孕育着香柚、香姜、香芋等香型特产,还有着饮浴谢沐河水能生育双龙胎、龙凤胎之说,也出现了几代相传生育双胞胎的奇观。
    一图太极 八景铄古今
    上甘棠村依山傍水,坐东朝西,东边一线低矮小山丘,名曰“屏风山脉”,西以龟山当近案,南以栖凤山为远案,北像昂山青龙白虎,视野开阔,村前谢沐河为玉带,点睛之笔。青山绿水,小桥人家,构成一幅天然风景画。
    文昌阁。位于谢沐河下游村口,紧邻步灜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濂溪书院,现留存一栋建筑物。文昌阁面宽、进深均为10.5米,一、二层青砖砌筑,高9米,开小式窗,台梁做工考究,童柱所骑驼峰均采用莲花瓣座,屋面为青瓦歇屋顶,斗拱飞檐,三重檐,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整体呈护城墙箭型,庄重稳定,屹立狂野,蔚为壮观。
    步瀛桥。又名度仙桥,位于谢沐河下游西南村口,为上甘棠村的主要村口,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为三孔石拱桥,现残存长30米,宽4.6米,跨度9.5米,拱尽高5米,采用半圆形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松互为衬托,相映成趣,有“掉石出官”的千古传奇。
    寿萱亭。位于文昌阁西南500米处,为古驿道凉亭,系清代晚期奉政大夫为其母受诰封“五品宜人”修建。凉亭利于旷野田间,尤显古朴庄重。亭内嵌石碑二方,刻《慈母佛母他字歌并序》,全文533字,有81个“他”字,是周氏族人为人处世之道理,颇具道德伦理风范。每逢春耕时节,独石时耕美景一览无余。
    寺庙及祠堂。历史上曾有云贵观、前芳寺、关圣庙3座及2座祠堂,现仅保留前芳寺和1座祠堂,前芳寺紧邻文昌阁东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周氏祠堂位于南山门主干道边,祠堂内为台梁式梁架,童柱驼峰采用莲花瓣座。
    月坡亭摩崖石刻。位于谢沐河南岸,亭旁镌刻24古碑,其中南宋名臣文天祥手迹“忠孝廉节”碑,笔力苍劲,引人注目,为上甘棠村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与文化内涵。
    门坊。作为主要公共建筑及交通口,布置青石雕花抱鼓石,梁坊雕花,门坊内架设石凳供人们歇息或小型聚会,现留存较为完整的门坊有4座。
    古民居。现存留200多栋古居民建筑,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筑特色,大部门建于清代晚期,也有不少明代建筑。各建筑大都为楼房,天井为中心布置各类生活用房,在进门口设置屏风门,特别重视安全防范。
    谢沐县遗址。汉武帝刘彻,于元鼎六年在珠江上游设谢沐县,县治就设在上甘棠村。“龟形台地似“凸”字,三面环山,呈围椅形,沐河经村前由东向西流淌,“甘棠晓读”于谢沐河前。
    独具特色 古村趣习俗
    民间流传艺术气息,春牛舞祈祷丰年,双狮舞庆祝春节,杀牛祭祀庇佑心想事成,农历正月耍布龙,还有牌灯、跑马灯、独角戏、小调、弹词、刺绣、扎秀、编织花带、剪纸等民间艺术,其中不少至今沿用。
    莳田。“开秧门田”,先放鞭炮,由户主和有声望的人先扯第一手秧,运送秧苗不能手接,插田时节要吃鸭蛋,叫“种田子”意为秧苗易扎根成活。
    育林。旧时房前屋后和荒山荒地要植树造林,俗语“家中富不富,先看宅旁树”、“家有千桐,一世不穷”,是财富的象征。 也有“拜师酒”与“出师酒”之说。
食。以稻米为主食,逢年过节或喜事、大事,均自制红糕、粑粑、馃子,自食和馈赠亲友。红糕用糯米炒香磨粉加糖用开水合成砖块,用红纸包装,其味香甜。粑粑种类繁多,有种子粑、叶子耙、油炸耙、打耙(糍粑)等。
    留存声息 辞旧迎新象
    2016年,夏层铺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积极有序的开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上甘棠村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立足村情创特色,围绕优势促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立村、旅游兴村的科学发展之路。
    景区文化的品牌越做越大。抓住县委县政府保护历史古村资源的机遇,由县镇村三方联合牵头,全力打造“千年古村“的特色品牌。今年以来上甘棠景区投入近300万元。征田17亩,用于景区新路建设;在上瀛桥至步瀛桥之间征田30亩,种植观赏性莲花30亩;绿化1160 m2,种植红叶石楠等610株,栽花3700盆,铺设草坪280 m2;铺设地砖530余米,2035 m2 ;改造村游客中心及淘宝店50 m2;拆除杂房、棚子11间,清理脏乱差空平13处1140m2 ,按4A级景区标准改造公厕1座,铺设公厕管道120米;加强景区畜禽管理,实行畜禽圈养,鼓励农户不养畜禽。大力发展烤烟、优质稻、香芋、特色水果等种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Copyright@2001-2015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