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郑应学,男,35岁,土家族,张家界永定区新桥镇农民,高中文化,中共预备党员,现张家界绿航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区政协委员。公司于2006年被评为张家界市农业龙头企业。
二、主要事迹
1、农民出身,磨炼了百折不挠的性格。1973年10月,郑应学出生在张家界市永定区新桥镇郑家坪村一个贫寒的农家。中学期间,为了不辍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郑应学利用寒暑假贩卖点家乡的蔬菜、水果来为自己赚得学费和生活费。高中毕业的郑应学,最终因为家境窘迫而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扛起锄头,同父亲一道走向了“希望的田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就这样,郑应学在家乡度过了五年的普通农民的农耕生产与生活。后来,郑应学开始穿梭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充当起了当地蔬菜贩卖的经纪人。郑应学把家乡及其周边的地区的蔬菜,运往市区乃至长沙等地的蔬菜市场去贩卖,除此以外,本地蔬菜生产淡季的时间,他还会把外地的蔬菜运回张家界市区,以满足市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蔬菜消费需求。贩卖蔬菜期间,郑应学逐渐明白了农民的生产为何他们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会有差距,他也不停地思考着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真正能够丰产又丰收。
2、创办公司,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在完成事业的原始积累后,2005年7月,郑应学自办成立了以农产品流通为主的张家界绿航果业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他以农民经纪人的身份经营着绿航果业有限公司:解决了本地农产果品卖难;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本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当地农民就地就业。绿航果业本着“公司+基地+农户”的操作模式,预先与本地广大农民签约,以保护价格年年收购农户的水果。收购时,采用多种方式收购:与签约农户在基地按签约价格收购;与没有签约的农户积极联系,按市场价进行收购;市场行情最疲软的时候,不计较个人利益,都按市场保护价格收购。
2008年以来,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全国农产品价格偏低,而本地水果产量却增产两倍多。面对今年果农丰产但市场疲软的尴尬境地,作为绿航果业掌门人,郑应学下定决心,不计较个人利益,讲究诚信经营,注重公司长远利益,甚至赔本也要收购广大农民的农产果品。教字垭镇兴陇村村民覃大会就是受益果农之一。原来,覃大会前两种植的果树到今年才开始大丰收,可碰巧又遇到市场行情疲软。且由于覃大会本人并没有商品意识,果树虽然丰产,但果子小,不能满足时鲜水果的市场标准要求,卖果难的问题摆在这位果农的面前。在没有与绿航果业签订合同的情况下,郑应学主动向覃大会联系,以保护价格收购了他的果子,使覃大会的果树种植经济效益得到了保障。
以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行情,如果没有公司在全国各大市场设立的二十多个销售网点,凭着公司成熟的果源渠道,丰富的物流配送网点,专业的水果储运保鲜设备,很多果农的果子是很难卖出去的,即使以更低亏本的价格都难卖出去。郑应学坚守自己的理想和经营理念,按照承诺,以市场最低保护价格收购了果农的果子,保证了果农的利益,但他自己的公司仅一个月就亏损了10多万元。
今年年初,由于50年难遇的冰雪灾害,导致张家界市本地的柑桔、椪柑严重滞销,郑学应带领公司员工主动作出反映,积极为广大果农解决果子销售难问题。从2008年1月至3月,该公司从本地收购柑桔、椪柑2000多吨,运往东北三省、河北、陕西、上海等地销售,为果农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0多万元,而公司不仅没有收益,还3万多元亏损。
日趋接近成功的郑应学并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带着“服务广大果农,让农产品增值增效,最大力度体现张家界水果的价值,帮助地方开辟税源”的理念,他又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现在在长沙、广州等销售甚好的张家界青奈李、张家界无核王葡萄等新水果品种正是他在外地开拓市场时一个个引进来的改良品种。
农民需要进一步提高商品意识,标准化、基地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与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挂钩,这样商品才有竞争力,绿航果业将从包装的速度、保鲜的效果、包装的精美等方面,对张家界本地水果进行集中商品化处理,提高水果产品附加值。郑应学说,公司正积极地走出产品深加工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发展路子,从而促进水果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使农民尽快富起来。
目前,绿航果业果品销售量已占张家界水果消费的70%以上,年销售能力达5万多吨。公司已成长为张家界唯一一家以种植、包装、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绿色果品公司,被评为全市诚信经营服务公司,是张家界市水果行业的王牌企业,也是湘西水果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并在湖南水果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被评为张家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三、考察建议:作为第五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候选人参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