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陈代义,男,33岁,汉族,益阳市安化县人,大专文化程度,现福州超大现代农业集团长沙分公司总经理、长沙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近年来,曾获武汉市劳动模范、宁乡县第二届优秀创业青年等荣誉。
二、主要事迹
    1、不断追寻,成就了一个农民儿子的农业梦想。陈代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他出生于农村,创业于农村,成功于农村,从小好动脑筋,爱琢磨,为人正直,生活俭朴,憨实。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从普通农技员到集团分公司总经理,陈代义的脑际始终萦绕着一个绿色产业之梦,立志改变父辈们肩挑手提、生产力低下的生产经营方式。
    在陈代义的成长之路上,有三次人生的转折点。中学毕业考试时,他以安化县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当地众多学校争相抢夺的目标。家长们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借此跳出“农门”,但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农业中专学校。在校期间,陈代义成绩拔尖,1995年农校毕业的同时,拿到了湘潭大学管理大专文凭,随后顺利进入安化县农业局工作。
几年下来,陈代义日渐渐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跟所钟情的农业实践有着相当大的距离,他热爱的是跟肥沃的土地、火辣的太阳打交道,而不是办公室生活。于是,2000年初,他毅然辞掉政府部门的“铁饭碗”,只身前往中国热带农业发祥地海南省,开始了他的探索之路。
    有志者事竟成。陈代义坚信“事在人为”的道理,正是凭着一股“闯”劲、一股“韧”劲,终于把他的农业事业坚持了下来。到达海南后,很快他便见识到了真正的规模化经营:在海南投资的台湾人种植香蕉,1个人管理着几十亩的土地。转投至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福州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后,找到了目标的陈代义再次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方面买回大量相关的书籍自学,另一方面积极向公司管理专家请教。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对管理的悟性,8年时间里,他一步步由技术员做起,先后担任了集团科研场场长、基地建设部部长、分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并成为集团最年轻的副总裁候选人之一。
    2、情系家乡,探索了一条湖南农业产业化之路。当问到陈代义创业途中苦不苦,他说“不苦那是假话,吃点苦不算什么,农民有几个怕吃苦的。问题是整天围着一亩三分地转,不知何时才能奔小康”。正是因为懂得农村人民的辛酸和苦楚,凭着农村人吃苦耐劳和脚踏实地的精神,陈代义走上了这条崎岖坎坷的创业之路。土地还是那些土地,只是如今能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经超过了原先的百倍。
    十年时间里,为探索和学习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道路,陈代义跑遍了大江南北,并前后到日本、韩国等现代农业发达国家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当地的“现代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陈代义发现超大集团在全国拥有40多家基地,唯独自己的家乡湖南未曾开发建设。为此,他利用年假的时间考察了省会的市场,发现长沙周边几乎没有成规模的基地,蔬菜市场力量薄弱,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很低,导致蔬菜市场价格偏高。作为省会长沙的卫星城,地处湘中腹地、交通区位优越的农业大县宁乡进入了陈代义的视野。经过多次深入考察后,他向集团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十分有说服力的开发报告,引起了集团高层的关注和重视。经过组织协调,他先后三次亲自带领专家队伍到宁乡进行实地考察。经反复磋商,集团于2006年正式与宁乡县政府签订合同开始建设,计划总投资17000万元,核心区总面积12000亩,辐射面积5万亩,分三期建设,建设时间20年。
    陈代义看准机会,毅然辞去集团高管的职务,转而投身到家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大潮中。2006年至今,两年多时间里,他每天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基地,没有节假日,坚持6点起床,晚上12点前不睡觉的生活习惯从不间断,起早贪黑地投入基地建设和发展事业。目前,基地一、二期工程总面积12000亩全面投产,2007年基地实现产值4600多万元,亩平收入9000元,为周边500多名失地农民提供了现代农业基本知识、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和务工的机会,他们的月工资收入800元,实现当地农民人平年增收1000元以上,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和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一条重要门路。
    今年年初,宁乡县遭遇50年不遇的冰凝灾害。给基地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陈代义挺身而出,带领员工们奋力抢修,连续作战,在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帮助下,顺利度过难关。同时,也让他在当地乡亲们树立了良好的群众口碑。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无须承担市场风险和种植风险这一运作模式,使大家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三、考察建议:作为第五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候选人参评。

 

 

 

 


Copyright@2001-2007湖南红网AllRights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