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袁隆平:但愿苍生俱饱暖

    袁隆平,男,1930年生,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美国科学院。

    外籍院士。1978、1979、1989年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埂,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就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最近,一部展现袁隆平传奇人生的电影——《袁隆平》,由湖南潇湘电影集团等联合搬上银幕,袁隆平清醒的理性精神、执着的科学追求、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人本情怀,再一次真实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两年前,袁隆平在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这只是袁隆平获得的大大小小无数荣誉中的一个,这些荣誉,都来源于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一个发明——杂交水稻。

    袁隆平是被广泛地公认为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打破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束缚,分离出能克服这一障碍的遗传工具,实现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三系”配套。

    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取得水稻育种的第一次突破,使水稻产量大幅度增加;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自此,杂交水稻商业化发展迅速,迄今,中国57%的水稻种植面积为杂交水稻面积。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年增产水稻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然而,成名前的袁隆平靠着非凡的毅力和信念,已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1953年,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偏远的山沟——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几年之后,中国开始了几年困难时期。那时,他和许多人一样,饥饿使他患了水肿病。

    后来,他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种优势的水稻,这使他突然萌生了利用杂交手段培育高产水稻、消除人类饥饿的初衷。

    育成杂交稻前后摸索了9年时间,袁隆平和助手们历尽了千辛万苦。一次次的失败,遭到了许多非议和冷嘲热讽,甚至连同行有时也在背后指责他:搞杂交水稻简直是天方夜谭。对此袁隆平总是一笑了之。终于,他以自己的成功作了最好解释。

    天道酬勤。1971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找到了野生雄性败育稻;1973年,43岁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

    1995年,袁隆平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现在,他正在向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攻关。

    这位已经79岁的世界级科学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他曾经对媒体这样描述: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



Copyright@2001-2009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