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促发展
——记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文慈华
翻开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近20年来发展的历史,你会清楚地看到,该院“十一五”时期是何等的耀眼: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医院床位都翻了一番;医院从二级甲等发展成为三级综合医院。2010年,医院门诊人数达到48.86万人次,住院2.74万人次,手术7880人次,医院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近年来,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湖南省诚信医院、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卫生质量先进单位、湖南省消毒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60多种荣誉称号。说起市人民医院的飞速发展,医护人员都会提起他们的领头人——党委书记、院长文慈华。
创新观念,谋发展之策
2005年12月,文慈华从市卫生局副局长的岗位调任市人民医院院长。当时,医院只有397个床位,年业务收入6400多万元。他一到任,就想到“发展”二字。邓小平思想的核心不就是发展吗?“发展才是硬道理”。
首先,编制发展规划。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医院管理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动员全院上下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在大讨论的基础上,组织院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编写“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06~2020医院发展规划》,绘制了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宏伟蓝图。
其次,夯实发展基础。医院发展的基础是设施和设备。为了夯实发展基础,文慈华一到任,就与省卫生厅、市政府和金融部门多次取得联系,争取资金支持,顺利完成了传染病区改扩建和中心供应综合楼建设,使医院床位逐年增加: 2006年新增94张,2007年新增31张,2008年新增19张,2009年新增167张。根据医疗业务需要,2007~2010年12月,先后购置万元以上医疗器械307台,价值3760.02万元。至2010年12月,全院资产总值达到3.0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26亿元。
再次,破解发展难题。文慈华意识到,医院要发展,除了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软件建设,是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综合提高。于是,文慈华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医疗服务工作的全过程,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简化病人就诊流程,完善门诊导医和用药咨询服务,切实解决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文院长还大力加强了医疗科室建设,提出并实施了6+s+p的发展战略。“6”就是六大诊疗中心,即:腔镜中心、儿童疾病中心、肿瘤中心、体检中心、放射介入治疗中心、紧急救援中心。这是医院的特色医疗、支柱产业;“S”学科(Subiect)包括神外、普外、泌尿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12个,是医院特色医疗和支柱产业形成的摇篮和基础;“p”项目(project)是项目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动力,很快就形成了“特色+学科+项目”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
创新制度,走发展之路
文慈华当院长有个特点,就是用制度管人、管事,并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尽量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五年来,他主要创新了四大制度:
一是创立文化建设制度,营造文明行医氛围。2006年,他组织工作人员制定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医院文化建设要则》和《2006年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在全院开展了医院文化“一句话”征集,院徽、院歌、院旗的设计征集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组建了医院通讯员队伍,恢复了院刊《医院风貌》,建起了医院文化长廊。突出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开展了创建“五型”(学习型、节约型、法制型、创新型、和谐型)医院活动,狠抓了对“三大漏洞(设备、药品、后勤物资采购)”、“三大走穴(技术、处方、医技)”的专项治理,制止了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现象。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在全院蔚然成风。2011年,根据医院发展实际,他再次组织工作人员制定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全面谋划2011年及未来五年的医院发展工作,为医院“十二五”发展绘制新的宏伟蓝图。
二是实施人才建设工程,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医院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他上任医院院长的第一天起,就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训和使用。2008年,他召开党委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正式启动了“103050”(10名知名高级专家、30名学科带头人、50名优秀技术骨干)人才工程,确定滕焕昭、秦勤、张五一、刘慧、郑霞贵、申圣春、肖章建等7名主任医师为第一批知名高级专家。注重员工的整体素质、整体水平的教育培训力度,2010年开展以“改进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塑良好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全员素质培训。由于院长的高度重视,全院已有在岗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44名,占全院总人数的18%,其中正高职称28名。
三是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强化医德医风建设。2006年,作为医院党委书记的他,主持制定并实施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创建“五型”医院实施方案》、《五型医院创建活动考核验收细则》、《关于不准从事第二职业的暂行规定》、《采购医疗器械设备的暂行办法》等制度和规章,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007年,医院党委开展了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自律”为主题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治理商业贿赂活动。2008年,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医院党委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体系的工作意见》、《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规章,完善了医院党风廉政建设体系。2009年,他主持制定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摆到了突出位置。特别是他本人,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大权由院党委或院长办公会议独揽,小权分散到分管领导,做到每位党委委员或副院长都有职有权有责。而他作为党政一把手,无论是基建,还是添置设备,或者大型采购,总是遵循集体决议和分管领导意见,个人从不单独做主,从不为个人谋取任何私利。近年来,全院医德医风深受好评,群众对医院的满意率达到96%以上。
四是强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科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2006年3月11日,医院三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由他主持制定的《医院经济管理办法(试行)》。他把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在全院实行了绩效挂钩分配办法和科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2007年2月10日,他主持制定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和工作人员聘用管理暂行规定》。2008年4月28日,又出台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步骤与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科室负责人的责任、目标和任期,并与工资、奖金挂钩。2009年1月18日,由他主持修订的《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奖惩暂行条例》在医院四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明确设置了科技兴院奖、医德医风奖、医护质量奖、医疗安全奖、突出贡献奖等22个奖项,同时也设置了惩罚规定,从而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共同为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而努力。
创新科技,强发展之本一是以身作则,带头创新。文慈华作为一院之长,也是眼科主任医师,经常身着白大褂坐门诊,给患者看病。特别是在科技兴院方面,他总是一马当先。他不仅自己动手撰写医院管理方面的文章,还多次参与医疗技术研究。几年来,他先后参与了“角膜移植术”、“鼻内窥镜手术”和“白内障手术水法娩核法的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和实验,获得成功,分别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二是营造氛围,激励创新。文院长除经常安排医疗骨干出市或出境进修深造外,还经常把国内外的著名医疗专家请进来,在院内开展科技讲座,指导重大疑难手术。同时,还采取重奖政策,激励医护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06年至2010年12月,全院开发科研项目34个,其中有21个项目入围;有12个项目的科学研究论文获得全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9篇);有2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在省以上医学杂志发表医学科研论文278多篇。
三是善于学习,总结经验。文院长始终坚持学习,善于结合医院管理体验,撰写成讲稿,不定期在中层骨干会议上进行医院管理讲座,仅去年先后进行《讲讲官德修养》、《谈谈善于学习》、《我院领导同志要有‘五心’》等7次讲课,今年又进行《起好步开好局 为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二努力奋斗》、《谈谈医院员工的价值理念》等2次讲课;2006年以来,他在医院各类会议上讲课达90堂以上,形成文字达47.64万字;医院自2006年以来每年收集他的讲课资料,汇编印发学习。
四是跟上时代,管理创新。文院长一到任,就谋划着加强医院数字化建设,成立了由他亲任组长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启用了新的医院信息系统。按照整体规划、全面集成、分步实施、管理与革新配套进行的原则,至2007年6月,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即门急诊挂号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入出院管理系统、住院结算管理系统、病区护士工作站、手术麻醉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财务核算接口、医疗保险接口、农村合作医疗接口、资产管理系统、中西药库管理系统、住院药房、门诊中西药房系统、输液管理系统、门诊医技系统和门诊管理部分的经济核算系统、院长查询等。2007年7月至2010年底,医院数字化建设全面升级,各系统流程进一步升级优化,在完善与提升临床医疗系统,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强化内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成本核算系统与绩效考核系统。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在文慈华和他的助手们的领导下,近年来医院迈开了五大步,文慈华也收获了夺目的桂冠:2008年1月,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1月,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称号;2010年12月,又被评为优秀市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