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2002年4月,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名,办公地点设中天广场702室。本着“夯实基础,应援尽援”的原则,县法援中心已在全县包括军用机场、县看守所等设立2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 1014个法律援助工作点,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网络。
在省、市司法行政机关、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邵东县法律援助中心坚持服务态度“零投诉”,服务事项“零积压”,案件质量“零投诉”的目标,探索有效途径,创新工作机制,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树立了邵东司法行政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及各级领导的肯定,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
一、创新工作机制 在强化保障上敢为人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法援领导小组。县司法局及法援中心对法律援助工作高度重视,2010年省市将法律援助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后,司法局多次协调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法援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人民法院、妇联等19个有关局机关为成员的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同明确时分工,责任到人。二是率先把法律援助工作纳入“三大”考核范畴。为落实对各援助站点的管理,县司法局及法援中心主动向县委政府汇报,多次与政法委、人事等部门衔接,把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年度综合治理、双文明、绩效评估三大考核范畴。三是2011年仍将法援工作列入县级为民办实事项目。2011年在省市未将法律援助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情况下,邵东县法律援助中心加强沟通,争取支持,成功将法援工作列入县级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加强组织建设 在提升服务能力上做深文章
一是法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本着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县城繁华地带,毗邻县政府大楼的中天广场,租用五间办公室,内设接待室、私密谈话室、调解室、档案室。并配齐电脑、数码摄像机、摄影机、传真机、扫描仪、12348免费热线电话。二是网络建设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2002年开始,现已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较完善的工作网络,先后在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军用机场、县看守所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1014个社区(村)设立了法律援助点。并在总工会、妇联、残联、团委、看守所、邵东军用机场等单位分别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多位一体及时传递弱势群体法律援助需求信息,为弱势群体及时提供法律帮助。近年来办理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案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重视法援宣传 在扩大社会影响上下大功夫
一是积极进行专题宣传。利用“三八”妇女节,“3.15”维权日、“综治宣传月”等,中心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服务,以法制宣传、以案说法、解答咨询、编印法律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让法律为大众所了解,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和特殊群体真正了解法律援助。二是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近两年我中心在县政府网、《今日邵东》、邵阳新闻在线,《邵阳日报》、省法律援助中心网、省司法厅网、甘肃省司法厅网,大学生在线、司法部中国法律援助等多家媒体上报邵东法援动态及新闻报道数十条。不少好的经验及做法被其他省市刊登转载,使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深入人心,树立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监督管理 在服务质量上想好点子
一是建立和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线,建立实行《邵东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办法》《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定,以制度规范和约束承办人办案行为,强化承办人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办案质量。二是听庭评议。从2009年起,邵东法律援助中心坚持每月至少两次听庭,针对大案、要案及典型案例司法局分管领导及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律师讨论评议。去年8月31日,邵东县人民法院对仙槎桥镇贺某涉嫌抢夺罪一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因贺某系未成年人且家庭贫困,邵东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提高办案质量,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在征得县法院同意后邀请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县内新闻媒体,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共60多人对该案件的庭审现场观摩评议,此举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人士的高度好评。三是会同多个职能部门对乡镇法援站进行督查。从2010年起邵东县法律援助中心先后多次会同县委政府督查室、县纪检会、县绩效评估委员会、县人事局对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进行督查通报。其结果以记分形式纳入“三大”考核范畴,确保了工作站援助的质量。四是进行案件质量评查。邵东县县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由司法局党组成员、中心工作律师、法律业务资深律师等组成的案件质量评查小组,每年定期对案卷进行评查。按照《湖南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办法》等逐一对已经结案归档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质量评查,随机抽查当事人的电话进行回访,评出优秀、合格等等级,奖优罚劣。几年来,我中心达到了法律服务零投诉的良好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