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活动介绍         评选条件         步骤与办法          新闻聚焦
冷水江市司法局


以务实赢得成绩 以成绩赢得支持开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冷水江市司法局

    面对基层司法局行政职能相对较弱,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小的现实局面,冷水江市司法局按照“用活现有职能,确保做出成绩”
    的思路,扎实进取,在“世界锑都”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绩,赢得了新地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为冷水江市夺得了“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的荣誉称号,该局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华春同志被授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执法形象明显改善,被评为娄底市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在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化民主测评中,市司法局从全市68家行政单位中脱颖而出,排名第6位。
    一、 完善刚性普法机制,普法依法治理跻身全国先进。着力
    实现刚性普法,作为扩大司法局影响力的切入点。1、抓好全市领导班子成员的法制培训,工作力度领先全省。每年组织1次全市各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法制培训班、新提拔的领导干部任职之前,必须参加任前资格考试。2、认真组织学法用法考试,全市每年参加国家公职人员年度学法用法考试的人数从6000人左右攀升至10000人,杜绝走后门现象,未参加或考试不及格的干部职工只有补考合格后,方可提拔、晋级。3、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六进”活动,着力加强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五五普法期间,开展各类法制讲座203场,解答法律咨询20余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尤其是全市各中小学基本做到了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并每年组织法制副校长进行集中培训,在全省成效突出。4、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岩口农科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沙塘湾街道办事处木杉坳社区、布溪街道办事处布溪社区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运管局荣获“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称号。5、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模式。组织人员精选案例,分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普法依法治理、司法鉴定等几个方面,通过电视台开办专题、报刊开辟专栏、编写、免费发放《以案说法》案例集等方式,向人民群众进行可读性、操作性、指导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输送精神食粮,获得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二、 创新人民调解体系,调解队伍建设开全省先河。将人民
    调解工作,作为司法局的立足之本。1、积极争取,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为契机,每年增加人民调解工作财政预算10万元,专门安排5万元财政预算,由市司法局考核,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奖励10名“十佳”人民调解员、20名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每个基层司法所增加1—2名编制,较大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再安排1名工作人员协助司法所工作,一改往日“一人一所”的格局,大大提高了司法所工作效率。2、创新村级调解组织建设。村级调解组织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为夯实这个基础,冷水江市司法局通过组织选聘,市、乡两级财政共同保障每月工资500元,实现了村调委会主任专职化。 在全市每个村都组织了一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组成的义务调解员队伍和一支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特邀调解员”队伍,用拉家常的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涌现出了一批全省“十佳人民调解能手”邹新中同志式的先进人物。这一变革成为了完善基层调解工作的一个成功范例。2011年12月,冷水江市司法局作为唯一的县市区司法局代表,在全省纪念《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一周年的经验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村级调解组织建设经验在省司法厅《三调联动简报》上刊登,并在全省推广。
    三、 强化法律服务职能,创造促进发展、维护民生的好模式。
    组合运用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力量,作为司法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生的助推器。1、围绕中心工作动态,合理调整服务重点。针对全市不同时期的新情况,新内容,组织开展“应对金融风险,促进富民强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组织和引导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积极主动当好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将法律服务工作统一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总方向上来。在推进城市“一转三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成效显著,涌现出苏祥康等全省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先进个人。2、严格规范、合理引导,发挥法律工作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加强对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教育和监管,杜绝乱收费、乱建议的现象,组织其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非诉讼等合法、理性的途径解决纠纷。并将“法律援助暖民心工程”和“便民服务”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在娄底市五个县市区率先开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电话,使得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法律咨询和帮助。
    四、 深入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特殊人群管理的新思路。
    1、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反应速度。组建了市矛盾纠纷调处
    中心,成立了冷水江市联合调解委员会,各乡镇办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在矛盾纠纷高发领域建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消费者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调解组织。加强了人民调解组织与基层人民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使“三调联动”的功效得到进一步发挥。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积极主动开展摸查排底、“量体裁衣”式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五年内,全市刑释解教人员1122人,均一一建立了电子数据库,大大提高了安置帮教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落实帮教管控措施,根据不同情况安排专人进行重点帮教。努力寻求就业安置途径,稳定刑释解教人员,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3、全面铺开社区矫正工作,抓住机遇进一步强化自身职能。按照“两院两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定全额拨款事业编16人,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召开了冷水江市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冷水江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和《冷水江市社区矫正工作衔接制度》,在各乡镇办司法所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并专门办了全市第一期社区矫正工作的业务培训班,对符合条件的“五类”对象进行了接收管理。
    五、 抓好队伍管理,队伍士气不断提升。在队伍管理方面,
    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华春上任伊始就明确了一个基调“只要你做的事有利于司法行政工作、有利于团结,我就全力支持你大做特做”。 这样一种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如同给全市司法行政队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工作态度、工作干劲焕然一新,三年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涌现出苏祥康等全国、全省先进个人12人次。1、
    做好全局干部的提拔推荐工作。通过与市领导沟通、协调,从司法局内部提拔2名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中层干部为局党组成员。大大增强了局党组驾驭工作的水平。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研究制订考核标准,根据工作业绩和年限,分批逐步解决基层司法所所长的副科级待遇。改变了司法局内部无法提拔干部的传统。2、依托精细化管理工作,健全奖惩机制。落实精细化管理专项奖金,每月从干警的津补贴中按39%的比例予以暂扣,与财政另行安排的人均3000元专项奖金配套,结合干警全年在日常表现、业务工作等五个方面的情况,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拉开差距,进行奖励。并将干警的个人提拔、晋级与精细化管理考核情况挂钩,一扫往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差不多”的风气,全局上下奋发赶超的氛围浓厚。
    事业催人奋进,实干成就辉煌。新时期赋予司法行政新的使命,只有统一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才能够谱写出司法行政事业新篇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地热情,扎根基层,铸就更大的辉煌。


Copyright@2001-2012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