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活动介绍       评选条件       评选程序       新闻聚焦
1005 谭卫平


为民服务的快乐“孺子牛”
——记株洲市委副秘书长谭卫平

    在株洲市委大院,“谭秘”是大伙对副秘书长谭卫平最亲切的称号。
    他管的事多,分管过:对外接待、领导行程安排、机关事务、行政后勤、安全保卫、保密局、机要局、秘书二科、老干科、车管科、信访等等。市委领导说,事情交给他,就放心了,那是个“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
    老干部们说,谭秘细心,我们没有想到的,他都替我们做到了。
    上访群众说,谭秘没有一点架子,像能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邻家大哥。
    谭卫平今年58岁,1992年任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副处长,1994—2003年任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处长,1996年任市委副秘书长至今。
    在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工作15年,所有接待近乎完美无任何差错,连年荣获全省先进。
    分管市委保密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先进单位,因工作成绩突出,机要处升格为机要局。全省党委系统优质服务竞赛,他分管的后勤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单项先进,为全市党委系统优质服务竞赛三连冠(仅三届)立下了功劳。连续好几年,市委机关先后被评为全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热情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予以肯定
    市委市政府接待工作是对外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窗户,它展示的是株洲市整体形象。
谭卫平在市委市政府接待处任处长10个年头,江泽民、朱镕基、尉健行、彭真、李铁映、温家宝、曾庆红、宋健、王光英、杨汝岱、吴学谦、廖汉生、彭佩云、费孝通、宋时轮、段君毅、蒋正华、胡启立、孙孚凌、毛致用……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谭卫平接待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他先后接待了23批次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各级领导10647批计118350人次。每次接待无论大小接待任务,谭卫平每次都精心组织,细心安排,热情服务。
接待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致周到滴水不漏的服务,使每次接待任务都得以完美谢幕。株洲接待工作由于谭卫平和他的同事们的一次次努力,受到好评无数:原副总理吴邦国对株洲接到工作予以好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与娥甚至亲自书写感谢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还亲自挥毫书写了“接待热情,服务周到”八个大字,对市委市政府接待工作服务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精打细算:管理市委大院如管“家”
    株洲市委大院占地161亩,内有大小建筑13栋,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办公大楼连地下车库有13层,共有400多间办公室和25个大小会议室。上千人的大院,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分管市委机关后勤的副秘书长,谭卫平自1996年10月市委机关搬迁至今,一直遵循着“小管理、大服务”的思路,率先在全省实施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服务社会化管理。1999年在全省地市州委秘书长会议上,他代表株洲做“提高机关后勤服务水平”先进经验发言,后勤服务社会化运行机制在全省推广。
    谭卫平“讲究”,他把保洁、绿化、美化放在首位。他亲自两次去浏阳购买雕塑和名贵花木,还争取资金进行大院园林建设,补种名贵花木花草16种6200多株,提高绿化覆盖率。设备检修、水电气供应、环境保洁、安全保卫、房屋维修、园林美化等,他都亲自到现场实地查看,即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
    谭卫平大学专业是公共卫生管理,饮食安全便理所当然成为他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他管理的株洲宾馆和明楼,坚持做到饮食、食品、蔬菜的清洁卫生,做到无农药无污染,所有青菜都与菜农签订协议,实行定点、安全供应,多年来这两所酒楼从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响应两型社会建设,市委大楼开展节能减排,每一细节包括锅炉安装他都严格控制,保证达标节能。
    为了降低接待费用,谭卫平坚持要求接待工作自购水果、烟酒,减少中间商以节约接待开支。为保证机关正常运转,把住购煤质量、价格和渠道关,他多次派人到谭家山煤矿及时掌握市场动向,节约煤的费用开支达15-20%。
    市委大楼硬件设施改造,承接公司整体报价300余万元,而谭卫平主张分折专业化运作,如镀锌管改不锈钢管前往河北,办公家俱前往广州,设备前往浙江,工作人员辛苦但节省了近80万元费用。
    对自己很“抠门”,但在株洲独有的机关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的“双联”活动中却大方得很。他担任领导的部门一次为困难企业捐资数万元,修建了“双联”植物园;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他带头捐款,为醴陵电瓷厂的困难职工送去价值17930元的慰问物质,用爱心温暖困难职工。
    “拼命三郎”:十多年没有陪父母过年
    谭卫平对自己的要求是:干一行要爱一行,管一行要亮一行,为此他必须比常人付出更多。
    分管市委办秘书二科,谋全局、重细节、抓大不放小是最显著的工作特色。他负责市委领导活动统筹安排,科学合理、重点保障;每一次市领导外出活动,都要亲自踩点、制定方案、上报、论证、实施,确保万无一失。
    谭卫平的父亲今年90岁,母亲88岁,在年迈的父母眼里,儿子总是忙,很少回家,即使回到家里,也是累得倒头就睡。
    过年在平常人家是合家团聚的日子,但谭卫平却更加忙碌,查勘安全、看望老干、慰问在岗职工,年初一还要巡视市委办公大楼及株洲宾馆。在市委市政府工作工作19年,他有17个大年三十是奔波在工作岗位或陪保安人员吃团圆饭。 “从去年开始,看到父母已是九旬高龄,我感觉他们过一个年就少一年了,”孝顺的决定谭卫平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陪在父母身边吃餐饭,但放下碗筷,他还是怀着歉意离开,因为有工作在等待他。
    高龄母亲特别理解儿子,“他从小责任心强,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谭卫平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想努力做到,但最后还是委屈了自己的家人。
    2009年5月17日16时24分,位于株洲市红旗中路蓝马大道路段共8个桥墩150米的桥面发生整体坍塌,抢险工作繁忙,谭卫平负责上级领导和抢险人员的后勤保障,5天5夜坚守现场,和抢险人员吃住在一起。
    谭卫平有胃痛的病根,但他忙起来根本没有时间看病,也忘记吃药,只有在胃痛发作实在难以坚持工作时,才到医院看病,打针。有一次刚挂完点滴,他感觉自己好点了,拔了针头又回去工作,护士实在忍无可忍,“没看见这么不顾自己的病人!”
    廉洁亲近:权为民所用
    作为市委副秘书长,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但谭卫平认为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为百姓服务,不可以为自己谋私。
    2009年,市委机关大楼维修改造,作为总指挥长的谭卫平对每一个项目都了如指掌,对每一项工程都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对每一笔资金拨付都有财政、纪检部门的参与和监督。
    分管市委办公室财务,却从未报销一张私人用餐发票,私人需要在自己分管的宾馆用餐,他都坚持自己结账付款。按照规定,接待系统人员可以解决一人在所属宾馆就业,他的内弟一直下岗待业,也想让姐夫替自己解决饭碗问题。“要求不高,有事情做就行。”但谭卫平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内弟的请求。后来内弟也理解了姐夫的选择,“他是那种特别有原则的人。”
    谭卫平分管市委信访工作。2008年12月,建于2001年华苑小区?的200余户居民上访到市委,因为他们入住以后,开发商市南苑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直未将?“两证”办下来,跑遍了相关部门,打了不少官司,纠纷一直没能解决。市委陈君文书记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承诺一周内办理好两证,谭卫平主办此事。
    “我当时心里特别着急,想想老百姓用一辈子的积蓄买套房子,但到头来拿不到产权证心里有多着急!”大冬天,他跑房产局、规划局、国土局、到上访户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多方协调,终于在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将居民住宅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送到了华苑小区3名业主代表袁庆林、牛贤福、尹彦钧手中。
    华苑小区200余户居民终于如愿以偿,业主代表说,谭秘为这事跑了不少的腿,我们请您吃餐饭表示心意吧!谭卫平说这是君文书记的关心和重视,我只是按领导指示做了应做的事情。
    在担任接待处处长、市委副秘书长17年间,每位老干部遇到了难事,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小谭”或者“谭秘”。
    老干部组团从外地到达株洲已经是凌晨三点,那次谭卫平已经忙了整整一天,但他还是准时驱车到火车站,接老干部回家,感动得老干部连连说,“我们出去深夜你也来送,回你又亲自来接,比我儿子都强!”
    每一位老干部谭卫平都叫得出名字,哪位老干部家有事,不论好坏,第一个出现的必定是谭卫平的身影。老干部们说,看到谭秘,就放心了。
    在谭卫平看来,工作就是他的第二生命。在经历的重要时刻或者看来平凡的小事中,他可以感到自己工作的成就,那是一种快乐,他为这种快乐而付出。
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孺子牛”,便是谭卫平最好的写照。


Copyright@2001-2007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