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十佳人民警察先进事迹材料
----长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城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刘培友
刘培友,男,河南人,1974年入伍,2001年转业到长沙市公安局工作的,现任天心公安分局城南路派出所熙台岭社区警民警,主任科员。入警以来,他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以自己的爱心和奉献,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形象,将辖区打造成“零发案”、“无涉毒”、“无涉赌”、“和谐和睦”的品牌社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辖区居民的肯定。2006年被评为长沙市公安局“社区卫士”;2009年评为长沙市公安局“优秀人民警察”;2011年评为长沙市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长沙市公安局第二届“十佳人民满意警察”,天心区“文明市民”,2012年被评为市直工委和市局“优秀共产党员”。《当代警察》、《长沙公安》、省厅《湘警网》和湖南电视台等媒体都曾对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过专题报道。4月27日,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在公安内参动态《居民心里的活雷锋刘培友》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刘培友同志最真实、最伟大”,对刘培友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5月3日- 4日,公安部党委机关报——《人民公安报》以《长沙熙台岭社区居民心里的“活雷锋”刘培友》为题,分别在头版头条、要闻版头条连续两天大篇幅报道了刘培友的优秀事迹,并配发新闻评论,在全国公安机关产生了强烈反响。见报当天,胡旭曦同志批示:“培友同志是真正的人民的‘警察’,他在平凡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形成了一种‘培友精神’,全省公安系统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刘培友同志事迹感人,在平凡中见伟大,其精神值得全警学习。”
一、切实做好安全防控,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平安是群众的最基本诉求,刘培友通过履行职责,确保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他把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社区警务工作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其一是搞好安全防范,把重点放在案件的高发多发地段落和时段,实行弹性工作制,坚持群众体息他上班,组织和带领社区巡防队进行巡逻防控,使得社区发案连续大幅度下降。其二是抓好实有人口的管理,刘培友通过入户调查,澄清社区居住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并如实登记,进行微机管理,对重点人口实行重点管理,对高危人群刘培友进行跟随踪管理,对房屋出租户则明确业主的治安责任,社区42名重点人口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其三是全力维护辖区稳定。及时收集不安定因素的情报信息,调处矛盾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是刘培友维护辖区稳定的有效措施。通报治安形势,宣讲安全防范知识,刘培友发动群众积极参予社区警务活动,建立警民联手,共保一方平安的格局。
今年一月份辖区内的盗电动摩托车案件呈高发态势时,他自费制作“请您停车后及时落锁,以免车辆被盗财物受损”的提示牌在辖区案件高发地段悬挂,接着又发动居民开展 群防群治工作,很快得到了居民的响应,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找准了着力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刘培友的具体操作下,各楼栋小组分工合作,不定时的在社区巡逻,工作落到实处以后,很快收到了成效,今年以来社区电动摩托车被盗案件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7%,居民的安全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刘培友同志视居民如亲人一般,为大家办实事,不怕繁琐,不求回报。辖区天心游路东侧一直是恶性案件的高发地段,刘培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多次现场察看后他发现了症结所在,就主动联系了路灯公司,把群众生活的不便之处和案件高发的情况反映给该公司,在各单位的配合下,三盏明亮的路灯安装在了天心游路东侧。给群众带来光明的同时,发案数也随之消失了。小小的三盏路灯不仅点亮了黑夜,更点亮了人民群众的心,周边的居民都亲切的称之为“警灯”。
打击是主动防范,是最好的防范手段。去年6月份,辖区席草田有十几栋楼房经常发生停电现象。刘培友经调查发现,电线被人为破坏剪掉拿去废品站卖钱。为此,刘培友带领社区巡逻队蹲点守候,终于在现场抓到了犯罪嫌疑人。从此,附近再也没有发生停电现象了。
二、该出手时就出手,让回归之路倍感温暖
“不要因为昨天的错而萎靡不振,不要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把每天当做人生新的一天,生活才会多姿多彩”,对当年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不抛弃不放弃”,他是这样理解的。对待社区的失足青年,他也常这样教育他们,以实际行动去帮教、去感化和去挽救。熙台岭社区有“两劳”人员17人,通过他的帮教,都走上了正道,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
家住白沙路172号的邱德花,父母双亡,其弟弟邱伟无正当职业,独占父母遗留下的房子并出租,因此她居无定所,无依无靠,早年曾因吸贩毒被判刑,出狱后又因缺乏关爱导致又走上犯罪道路,2011年7月因抢劫被抓,在长沙市看守所羁押,等候审判。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培友组织社区领导和居民代表前往看守所帮教。2011年11月份宣判后在长沙市女子监狱服刑4年,他又组织有关人员到女子监狱进行帮教,并送去钱、物及生活用品。为此邱德花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安心服刑,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重新做人!
家住白沙路的易某去年11月刑满释放,由于他服刑多年,刚回来对目前的社会有些不适应,回来后情绪不稳,无所事事。刘培友主动与他谈心,给他介绍目前的开放政策和形势,并向他承诺尽快帮他联系适合他的工作,由于他有开饭店的经历,后决定在自家开一家“易家私房菜馆”,刘培友隔三岔五到饭馆去看他,询问情况。目前他的小饭馆生意红火,经营的井井有条。现在易某逢人便说:“这是刘警官给我的信心,我一定好好做人,照顾好家里的人。”
2005年8月,刚满17岁的杨某由于家境不好,母亲指残、脚残,父亲年纪较大又无文化,且她又是收养女,辍学在家整日与社会上的无业青年混在一起,造成持刀抢劫被判刑5年,为了她的家庭完整,为了挽救她,刘培友三次组织社区有关人员到女子监狱进行看望帮教,送书,送物,送钱以及生活用品,她深受感动,说“象我这样的人,你们能多次来看望我,帮助我,我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重新做人”。在他的感动和帮教下,她提前一年减刑释放回家,目前她已结婚生子,经营一家小商店,过上了正常、美满的幸福生活。
粟梦笔,男,50岁,家住天心区熙台岭社区熙台岭巷58号,97年因诈骗被判刑四年,于2010年10月份被减刑释放。该人回来后一直游手好闲,情绪低迷。刘培友通过大走访,了解该人的诉求,及时掌握他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积极疏导,开展“一对一”帮扶教育,其母亲去世时,刘培友第一时间到他家中慰问,给予帮助,使这个原本对新生活不寄予希望的“两劳”人员慢慢从刘户籍的工作态度中感化,渐渐规正自己的行为。为了解决粟梦笔的生活困难,刘培友还在社区为他介绍一份工作。现在粟梦笔逢人便激动地说:“如果不珍惜这次工作机会,不说对不起这个家,更对不起刘户籍。”
三、热诚服务辖区居民,让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
安全防范、清查守点、人口管理、帮教工作,这些是社区民警的分内事。刘培友把分内事做好了,还对了许多“分外事”,而恰恰是这些分外事,他在居民心中的形象才高大起来,警民关系才如此融洽。从2008年以社区为单位搞民调开始,他所在的社区民调满意度都是100%,稳居全区第一名。
2009年的夏天,长沙市天心区熙台岭社区席草田15号、17号共住68户居民,由于自来水管年久失修,产生破裂,大量自来水流失,当时天气非常炎热,气温高达40度,居民不仅无生活用水,同时由于拖欠了自来水公司水费近2万元,已停水2天。刘培友警官在走访居民时发现了此事,在了解情况后他主动帮居民解决问题。他找自来水公司协商,并亲自担保。刘培友在自来水公司郑重承诺:水费由他负责在一周内收交,如收交不齐,从他本人工资里扣除。并要求自来水公司立即给居民供水。自来水公司负责人被这位爱管“闲事”而勇于担当的刘警官说服了,当即给炎热下的居民们恢复供水。居民群众很受感动,在三日内主动交清了所拖欠的水费,比刘培友承诺的5天提前了2天。此后他又主动与68户居民联系,建议将水管进行改造,分表到户,在他的组织下,部分住户主动行动起来,但有的居民并不赞同水管改造,理由是他们并不是长期住这里。于是他又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并联系施工人员,按质按量的搞好改造工程。改造前供水只能到三楼,现在七楼都能正常用上自来水。
刘培友还有一个“惯例”,在社区居民家中不论谁家有人逝世,他都要在第一时间到现场,一是三叩拜,表示哀悼,二是主动把该开据的证明办好,节省逝者家属的时间,三是宣讲有关政策,不能因办丧事而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引起投诉,对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居民,主动联系民政部门,按照政策给予减免丧葬费。社区群众感慨地说:不要说是社区民警就是我们社区干部和居民,要做到每家有丧事都去是不可能的!而刘户籍做到了,他用真诚的诚心感动了许多许多居民群众。
在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那阵子,家住白沙路140号的张大爷,由于偏瘫不能行走,儿女又长期在外地工作,刘培友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和老人约好时间,并将老人从七楼背下来,照完相之后,又将其背上七楼。 “就是亲生儿子也没有这么孝顺啊”,这是在场的群众有20余人发自内心的感慨,而刘培友却说:“我身上背着的不只是一位老人,而是群众的无限期待。”
天心街45号有一条40.12米长的斜坡,没到冬季结冰时,由于坡陡路滑,都有老人在此处不同程度摔伤、骨折,刘培友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他同居委会有关人员一起主动找到这十几户居民商量如何解决斜坡摔人事件。由于这些住户家境都不太好,让大家出资购买材料改建路面也有实际困难,于是他就找到了一家建筑工地,说明情况,请他们给予支持,最终将原来的斜坡改建成台阶,并安装扶手,从此该路段再没有发生过摔人事件。
去年夏天的一天,刘培友在社区检查消防工作,发现有8位70多岁的老人聚在一起,准备到市政府去上访,原因是熙台岭4号和5号两栋8层楼房由于设计不善,导致化粪池不通畅。楼房周围到处都是粪便,弄得臭气熏天。刘培友得知这一情况后,先是劝说几位老人在家休息,并向他们保证,就是再苦再累,他也要给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老人们向他投来怀疑的目光,周围的群众也告诉他说不要白忙活了,已经找过多个行政单位都没能解决掉,凭他一个小小户籍民警能有什么作为?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刘培友都要试着去争取。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刘培友找到当时的建筑公司,公司的人一听到“粪便”、“臭气”等字眼,没有一个人愿意到现场去了解情况。他往返公司和现场先后6次,终于说动公司和居民代表双方坐下来协商。很快,化粪池得到了有效处理,空气变得清新了,居民的心也终于清净了。
四、面对支持工作的家人,让愧疚在退休后补偿
刘培友并不是一个不顾家的人。他自己经常叨唠的一句话就是:“每天能为百姓办一件实事,是最大的快乐;能按时回家与家人吃饭,是最大的享受。”
刘培友有一个温馨的家:他有一个青梅竹马妻子和一个子承父业的儿子以及不满100天的孙子。在大家与小家的选择中,他忠实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诺言。去年6月中旬,妻子患胃癌,儿子在部队工作忙,刚出生的孙子没人照顾,从不请假的他特地请了公休假,照顾老婆和孙子。当得知天心区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刘培友主动给所领导打电话,要求回到工作岗位上参加紧张的摸排清查工作。为确保完成任务,他加班加点,吃住在所里。在清查中,他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共清查四层以上的楼房66栋、出租屋480户、流动人口1800人、人像比对3874人、家庭旅馆15家、门店240家、网吧3家,做到了栋不漏户、户不漏人,在全分局第一个完成清查任务,受到了市局督察支队的好评和表扬。
身患胃癌的妻子需要他,哺哺待嗷的孙子需要他。而他知道,辖区的居民更需要他。面对在身后默默支持他工作的家人,他常常满脸愧疚地说:“等退休,我将好好地补偿你们,每天为你们做饭,带你们出去玩”。但他在单位,向组织透露退休后的打算:想建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培友警务室”,“培友法律咨询站”,继续为社区居民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老百姓干点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