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芳,女,1958年9月出生,常德津市人,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省信访局接访一处调研员。该同志在津市基层工作22年,先后担任过汪家桥办事处文化站站长、专职团委书记、妇联主任、劳动人事专干、党委宣传委员。1996年6月调入湖南省信访局,先后在办信处、办公室、督查处、接访一处工作,现从事信访工作已21年。21年来,她共接待群众来访56486人次,处理群众来信来电95467件次,办理各类信访事项1651件,成功协调处理各类信访突出问题523件,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九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一次荣立三等功。
一、她始终保持“为党分忧”的政治品质。该同志把接待信访群众、解决信访问题与践行党“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连在一起,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忘我工作,深刻诠释了一位信访干部的政治品质。她常说:“民之难即党之忧,信访干部不能怕困难、怕麻烦,要把为党分忧作为信访干部的光荣使命。”2004年9月,望城县坪塘镇花田村6名群众带着感谢信和写着“人民信访、为民作主”的锦旗来到省信访局,代表村民感谢省领导和省信访局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于2002年向省领导写信,反映当地有关部门违法用地和违规动用警力问题。收到来信后,施光芳同志意识到这是一件重要的信访事项,若不及时调查处理,将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于是,她立即将此事向有关省领导呈报,领导批示后,她会同有关部门到望城县进行调查,与当地各方协调沟通,实事求是地拿出了处理建议,按正常程序补办了土地征用手续,落实了土地补偿款,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既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又为当地党委、政府及时化解了一起大规模的集访事件。
二、她始终饱含“为民解难”的公仆情怀。在施光芳同志的眼里,信访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更是为民排忧解难的“催化剂”。她常说:“群众没有难处不会来找信访局,作为信访干部要积极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信访问题、帮助信访群众及时排忧解难。” 2013年6月,湘潭县乌石镇郭术林驾驶摩托车在长沙浏阳河大桥撞上石头受伤成植物人,其妻周虹带着全家老小到省里多次上访,认为长沙路桥公司和长沙轻轨公司在修建好但未通车的桥面上没有设置警示标识,也没有相关人员把守,要求两家公司给予赔偿并承担其夫医药费。她接待了几次,每次都是很耐心做工作,并呈报领导召开联合接谈会。在她的积极协调和督办下,长沙路桥公司和长沙轻轨公司给信访人支付了医药费30万元,湘潭县为郭术林解决了医疗保险,及时为信访人解决了家庭的实际困难。
三、她始终充满“敬业奉献”的工作热情。施光芳同志到接访一处工作时,已年过半百,身体不是很好,还承担两个地市的群众来访接待工作,工作任务重,但她对信访工作始终充满热情,坚持带病工作在接访一线。在接访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做到信访人进门一杯水、一声请坐、一脸微笑,做到听清楚、问清楚、讲清楚、办清楚;有身体残疾的群众来访,她主动下楼到信访人身边接谈;有的年纪大的信访群众听不到,她就用笔进行交流;对有的信访群众无回家路费,她还自己拿钱给信访群众。就这样,她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几十批信访群众,非常累,连讲话都没有气力,发不出声来。有一次,信访人看到她很疲惫,声音嘶哑,拿出随身带的酸奶和金嗓子喉宝给她,对她说:“你们信访干部真是太辛苦,太累了,要注意身体啊!”。今年两会期间,由于接访量骤增,处里又有几个同志出差和抽出去到分流点值班,她不仅要负责自己分管的两个地市的接访工作,还主动承担其他外出同志的接访任务,每天接待信访群众几十批百余人次。连续几天后,头晕目眩,几乎要晕倒,正好又进来信访人,她稍事休息片刻后对信访人说:“对不起,我刚才头晕厉害,现在看你的材料好吗?” 信访人很不好意思地说:“给你添麻烦了,让你辛苦了。”边说边往外走。她急忙站起来叫住信访人,坚持把这批访接谈完,才去医院治疗。
她从事信访工作21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信访为民”的职业追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守在信访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为我省的信访工作奉献了自己21年美丽的青春年华。她现虽即将退休,但工作热情丝毫未减,仍将为美好的信访事业奉献自己美丽的一生。